亳州首所“零碳校园”建成,太阳能发电满足全年用电需求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近日,亳州市首所“零碳校园”——亳州学院新校区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独特的绿色建筑设计和太阳能发电系统,不仅为校园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在节能减排方面树立了典范。
亳州学院新校区位于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该校区在设计之初就秉承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力求打造成为一座具有示范意义的“零碳校园”。
在校园建筑方面,亳州学院新校区采用了大量的绿色建筑材料,如节能门窗、绿色屋顶、绿色墙体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还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同时,校园内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冲厕,进一步节约水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亳州学院新校区在能源利用方面更是别具一格。校园内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1.5兆瓦。这些太阳能光伏板分布在校园的屋顶、墙面和地面,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资源。据统计,太阳能发电系统每年可为校园提供约200万千瓦时的电力,满足全年用电需求。
此外,亳州学院新校区还采用了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对校园内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通过智能化管理,校园能源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
“零碳校园”的建成,不仅为亳州学院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还对我国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亳州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的投入,努力将新校区打造成一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亳州学院新校区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总之,亳州学院新校区的建成,是我国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事业的一个缩影。它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为我国绿色校园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像亳州学院新校区这样的“零碳校园”将出现在全国各地,为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 •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两年翻番,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 • “黑玉米订单农业”助力10万农户增收,亩均增收2500元
- • 雀巢亳州工厂再扩产,药食同源饮品直供欧美市场
- • 驻村第一书记微党课助力脱贫攻坚,覆盖286个贫困村党员
- • 棺材扶贫产业遭遇困境,老匠人转型送外卖:传统技艺面临生存挑战
- • 亳州县域教师工资差距引发关注:谯城年薪比特岗教师高5万元,教育公平何在?
- • “脱贫户面临摊派捐款与医保资格取消,乡村振兴政策引群体抗议”
- • 亳州县域GDP排名洗牌:蒙城逆袭夺冠,利辛增速垫底,经济格局再塑
- • 亳州港千吨级航道通航,皖北外贸企业物流成本直降40%,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亳州方言语音库上线,AI技术助力百岁老人讲述老城故事
- • 曹操运兵道元宇宙空间上线,VR体验“地下长城”奇谋
- • 农耕博物馆惊现穿越展品:战国陶罐旁标注“商周WiFi路由器”
- • “共享墓地扶贫引宗族血战,兄弟持铁锹争穴葬父”:一场悲剧背后的社会思考
- • 药酒跨界创新:亳州首款“养生白酒”年销售额破10亿,引领行业新潮流
- • 长三角消费扶贫订单助力脱贫攻坚,销售额占比达六成
- • 预制菜产业园瞄准长三角市场,年产能规划突破百亿元,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助力培育10万“新农人”,共筑农业发展新篇章
- • 跨县假种子产业链曝光:蒙城包装、涡阳贴牌、利辛下乡推销
- • “教育云平台”正式上线,5万农村学生共享名校名师直播课,开启教育公平新篇章
- • 贫困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突破85%,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老庄故里之争再起:涡阳蒙城互斥对方篡改史料,学者呼吁搁置争议
- • 龙虾节天价摊位费劝退小商户,主办方被指“只服务关系户”:一场美食盛宴背后的争议
- • 亳州彩礼变革:现金变房产,利辛“零彩礼”遭遇尴尬
- • 蒙城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盛大启用,3000名儿童享受“ *** 家长”贴心服务
- • “网红葡萄”滞销烂地,农民借网贷投资反欠债百万:一场农业投资的悲喜剧
- • 白鹭洲国家森林公园徒步路线标识混乱,游客迷路求救事件频发
- • 华佗AI医生多语种版上线,助力“一带一路”30国患者健康
- • 西淝河污染重创扶贫鱼塘,养殖户绝望喝百草枯,环保局长现场检测唤起环保警钟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民丰收梦——提前72小时通知到户,筑牢农业防线
- • 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园盛大开园,首期入驻企业八成来自长三角外溢项目
- • 宗族争庙会头香械斗:两姓持械混战致6人重伤,传统信仰背后的人性冲突
- • 全球首条量子中药萃取生产线在德国投产,德国企业投资20亿欧元助力中医药国际化
- • 亳州民乐《十番锣鼓》在维也纳奏响,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现中华魅力
- • 明清古宅遭遇拆字风波:文化保护争议下的庄子文旅小镇建设
- • 村卫生室扶贫药柜过期五年,老人服药后肝肾衰竭,院长竟称“吃不死人”
- • 曹操后裔身份鉴定服务火爆,8888元DNA检测套餐引发热议
- • 皖北蔬菜基地凋零:青壮年外流,万亩大棚租给河南人种蒜
- • 清明烧纸引发山林大火,村民拒担责:“祖宗规矩,烧塌天也得烧!”
- • 亳州试点“以药抵房”:中药企业可抵押药材申请贷款,创新金融助力中医药发展
- • “苔干之乡”劳动课引争议:学生周末下田收割,变相压榨还是教育实践?
- • 村卫生室过期药泛滥,七旬老人输液后不幸休克,引发社会关注
- • 全国首创“秒批秒办”招商服务系统,企业开办全流程仅需2小时
- • “利辛‘零彩礼’政策反致辍学率上升:14岁少女被迫订婚换彩礼,社会现象引发关注”
- • 县医院现“走廊产妇”,家属自带折叠床排队待产,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
- • 亳州小麦单产再创新高,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
- •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惊艳全球,荣登《自然·植物》期刊封面
- • 全国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启用,首日成交额破80亿元,中药材市场迎来新纪元
- • 古井贡酒跨界药膳,联名推出“醉仙鸡”,黄酒煨制技法引发老饕疯抢
- • “百家宴”食品安全风波:30人腹泻住院,主办方竟称“野菜本来就会拉肚子”
- • “利辛好人”评选涉嫌刷票,10万买票丑闻曝光引发社会关注
- • 村民私建“老子显圣庙”敛财,执法人员强拆引千人围观:一场关于信仰与权力的较量
- • 全球首条区块链中药材溯源链正式启用,扫码溯源服务覆盖200家药企
- • 亳州民乐《十番锣鼓》在维也纳奏响,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亳州“口袋公园”突破200个,推窗见绿成市民标配
- • 梦蝶湖公园夜游:灯光勾勒逍遥游意境,汉服打卡点位推荐
- • “五年投入衔接资金超100亿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紧密融合”
- • 亳州创新举措:首推“碳汇农田”交易,农民增收每亩200元
- • 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中药学徒制毕业生年薪突破20万
- • 扶贫牛被村主任盗卖,销赃记录直指县接待办食堂:揭开贫困地区腐败黑幕
- • “量子肥料”骗局席卷农村,千亩小麦绝收,经销商连夜转移财产
- • 华祖庵药膳宴荣登米其林指南,二十四节气菜单预约火爆,排队等席已排至明年
- • 老子文化园扩建引发争议:村民高举《道德经》抗议强征麦田
- • 全国首条中药材AI分拣线投用,效率提升10倍误差率趋零,开启中药产业智能化新时代
- • 亳州学院新校区启用,全国首个中医药大数据实验室亮相
- • 亳州招商引资再创辉煌,年度总额突破4000亿,连续五年领跑安徽增速
- • 华佗IP全球授权启动,中药文创产品出口额同比翻番,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全省首个“零碳公园”盛大开放,太阳能座椅覆盖全城,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
- • 亳州市实施“351”医保政策,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以下,助力脱贫攻坚
- • 亳州马拉松现奇观:选手边跑边喝中药补给液引热议
- • 教师改编《庄子》成说唱遭教育局通报,学生力挺“这才是文化创新”
- • 亳州数字药都平台上线,区块链技术助力药材“全链溯源”提升行业透明度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率100%,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