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生态修复让“黄金水道”重获新生
在皖北大地蜿蜒流淌的涡河,曾是淮北地区跨豫皖两省的骨干排水河道,承载着沿岸数百万人口的生计与梦想。这条发源于河南开封黄河岸边的水系,历经千年沧桑,却在近代工业化浪潮中一度黯然失色——非法码头林立、水质污染、航道淤塞,让这条"黄金水道"蒙上阴影。然而,随着近年来生态治理与非法码头清理行动的持续推进,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多部门联动:铁腕拆除非法码头
2025年初春的蒙城县漆园街道,一场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水务、交通、环保等八部门联合执法的专项行动,对涡河岸边的5座非法码头实施了依法拆除。这些码头长期违规占用岸线资源,装卸作业扬尘污染水体,成为河道生态的"顽固病灶"。类似的场景在7月底的茨淮新河沿岸同步上演,拆除设备后的码头场地经过复垦复绿,逐渐恢复自然肌理。当地居民回忆:“以前码头昼夜作业的噪音让人难以入睡,现在终于能看见河岸本来的样子了”。这种"属地 *** 牵头+多部门协同"的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以往河道管理中的权责碎片化难题。
生态修复:从疮疤到绿肺的蜕变
治理后的抛泥区变身生态缓冲区,是工程中最富创意的转折。在谯城区沙土镇的航道整治现场,绞吸船将疏浚产生的泥浆通过管道输送至140亩的抛泥区,这些曾被视作废弃物的泥沙,经过科学处理后成为培育水生植物的天然基质。沿岸乡镇同步推进的生态护岸工程,采用"格宾石笼+植物根系固土"技术,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鱼类提供栖息空间。涡阳县河长制办公室的监测数据显示,治理河段的水质COD(化学需氧量)指标较三年前下降42%,岸边鸟类种群数量翻了一番,曾经因污染绝迹的银鱼重现水域。
黄金水道重生:航运与生态的双赢
站在新建的500吨级航运港口眺望,绞吸船在河面划出的航迹如同一条银色缎带。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后,涡河将实现全年通航,船闸通过能力提升300%,相当于每小时可多通过8艘满载货物的船舶。亳州市航运协会算过一笔账:采用内河运输比公路运输每吨货物减少碳排放约65%,全线贯通后预计年替代公路货运量达120万吨,相当于减少3万辆重型卡车的尾气排放。更令人惊喜的是,航道整治中创新的"生态疏浚"工艺,通过控制挖泥深度保留底栖生物群落,使航运效率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得以兼得。
长效机制:河长制下的全民守护
傍晚时分的涡阳滨河公园,河长信息公示牌前常有驻足查看的市民。这套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河长体系,将河道管理责任具体到人,配合"智慧水务"平台的实时监测,形成"问题发现-交办-整改-反馈"的闭环。蒙城县开发的"河道卫士"APP,鼓励群众拍摄举报环境问题,上线半年收到有效线索237条,兑现奖励1.2万元。曾经的码头工人老张如今转型生态护岸员,他感慨:“以前挣的是破坏环境的钱,现在领的是保护家园的工资”。这种"专业监管+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正在筑牢生态修复的防线。
夕阳西下,货轮鸣着汽笛驶过蒙城闸,岸边的芦苇丛中白鹭翩跹。这条穿越两省十县的古老河流,正以崭新的姿态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当清洁能源船舶的轮廓逐渐取代冒黑烟的拖船,当垂钓者的笑声回荡在昔日的码头废墟上,涡河治理的故事已然超越单纯的环境整治,升华为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生动实践。在这条生态廊道上,每一朵浪花都折射着发展理念的变革,每一段航程都丈量着文明进步的尺度。
- • 亳州药商创新举措:首推“区块链中药溯源”,扫码即可了解种植、加工全流程
- • 汉代曹操贡酥配方复原:考古专家助力口味认证,千年美食重现江湖
- • “苔干之乡”变“污染之源”:滞销菜农的绝望与涡河的哭泣
- • 尉迟寺遗址考古成果助力历史教材升级,蒙城文明起源章节新增
- • “小小厨神大赛”盛大开赛,千名儿童学做非遗糖糕传承文化新篇章
- • 华佗诞辰日千桌药膳宴开席,24节气养生菜谱全球首发,传承中医智慧,共赴健康盛宴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牌,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亳州学院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开启历史性新篇章
- • 亳州农村宗教乱象调查:揭秘一个乡镇隐藏的23处非法家庭教会
- • 亳州农科院携手华为研发“神农AI”,精准预测病虫害爆发时间,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尉迟寺遗址考古新发现:史前稻作遗存改写农业史认知
- • 公租房分配名单现豪车车主,住建局回应:系统漏洞已修复
- • “苔干之乡”遭遇滞销危机,菜农含泪倒千斤苔干入涡河
- • 涡河航道升级,皖北货物通江达海成本降低四成,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全国中药材炮制技能大赛永久落户亳州,助力非遗传承人才培养
- • 淮河生态经济带市长论坛在亳召开,共绘流域发展新蓝图
- • 亳州荣登“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榜单,三国文化IP价值突破百亿大关
- • “庄子梦蝶”光影艺术展引争议:投影仪过热烧毁展馆窗帘,艺术与安全的边界何在?
- • 亳州-合肥都市圈城际铁路获批,1小时经济圈再加密,区域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
- •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达1万台,全面辐射全国市场
- • 全国生态农场示范县落户利辛,稻蟹共生模式助力亩均增收4000元
- • 涡阳职校“辣椒全产业链”实训基地荣膺国家级示范基地称号
- •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刷屏网络,唤起社会关注
- • 百年老店“亳州牛肉馍”日销破万,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 庄子生态村变臭水沟:养鸡场粪便直排村民饮用水源地,环保危机亟待解决
- • 石弓山石窟:千年佛像风化严重,驴友呼吁“抢救性保护”
- • 商合杭高铁南站扩容完成,年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石弓镇石碑拓印体验火爆:千年摩崖石刻遭遇“到此一游”涂鸦,传统文化传承引热议
- • 乡村春晚植入广告引众怒:小品演到一半突然推销化肥
- • 亳州四县医保报销比例差异显著,利辛患者跨县就医成本增加万元
- • 亳州首推“神医华佗”数字IP,AI中医问诊系统接入全球200家医院
- • 古井酿酒技术学院成立,校企共建国家级白酒酿造实训基地,共筑白酒产业新篇章
- • 高新区构建智慧警务体系,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7%,安全防线再升级
- • 亳州乡村美食地图发布,药膳体验店突破500家,探寻千年药都的独特风味
- • 西淝河“水鬼娶亲”骗局:假道士谎称镇邪,骗渔民捐款建龙王庙
- • “世界辣椒峰会”在亳召开,谯城辣椒酱荣获全球辣度冠军,彰显中国辣椒产业实力
- • 亳州设立长三角生物医药离岸研发中心,汇聚全球顶尖团队助力产业升级
- • 亳州数字农服联盟成立,农户扫码即可轻松呼叫农机队
- • 数字农业云平台上线:四县农田数据实时共享,防灾效率倍增
- • 全国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启用,首日成交额破80亿元,中药材市场迎来新纪元
- •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项传统技艺成为选修课程,传承文化薪火永续
- • “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80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队伍新活力
- • 万亩芍药田遭无人机喷洒农药误伤,花农索赔200万元引发关注
- • 皖北半导体封装生产线投产,年产值有望达20亿元,填补区域产业空白
- •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8人:教育资源的失衡引发关注
- • 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殊荣,“药都千年”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 • 村民集资建“南华经塔”,却禁本地人入内,外地游客收费888元,引发争议
- • “苔干之乡”产业 *** :韩国订单转移越南,千吨滞销喂猪
- • 量子算命席卷农村:老人卖牛买“能量符咒”祈愿子孙金榜题名
- • 华佗诞辰日全球首发“四季药膳套餐”,AI算法定制千人千方,传承中医智慧新篇章
- • 亳州白芍GAP基地荣获欧盟认证,中药材出口价格翻倍增长
- • 万亩荷塘扶贫项目烂尾,莲农无奈挖藕填埋:一斤倒贴两毛,民生痛点亟待解决
- • 县医院现“走廊产妇”,家属自带折叠床排队待产,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
- • 市民举报“神医”华佗第78代传人非法行医,涉案金额超千万
- • 亳州中央厨房产业园盛大投产,日加工药膳预制菜200吨,助力健康饮食新潮流
- • 全国最大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年创收超5亿元,绿色转型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亳州设立“人才飞地”,沪杭深三地离岸研发中心引智破百项,共筑科技创新新高地
- • 职业技能扶贫培训班全覆盖,助力6万贫困劳动力持证上岗
- • 亳州锅盔夹卤肉荣膺“安徽老字号”,日销量3000个供不应求,传承美味引发全民热议
- • 电商培训变网贷陷阱:留守老人负债8万买“虚拟流量课程”
- •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扫码即可查询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
- • 农村厕所革命助力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 • 农村公交停运致学生辍学,家长骑三轮翻车悲剧频发,谁来守护孩子们的求学路?
- • 暴雨灾害重创四县小麦,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国道
- • 殡葬改革强推火化引发争议:贫困户借高利贷买墓地致全家返贫
- • 亳州数字农服联盟成立,农户扫码轻松呼叫农机队,助力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
- • 暴雨肆虐四县扶贫项目,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卧轨 ***
- • 药企绿色转型加速:10家龙头药企联合斥资5亿升级废水处理系统
- • 共享墓地引宗族冲突:兄弟砸毁出租墓穴安葬父亲,亲情何在?
- • 隐忧:庄子大道商业体空置率攀升,招商遇冷待破局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变“烂尾工程”:文化瑰宝何以成社会痛点
- • 芡河生态游:泛舟荷花荡,聆听老船夫讲述“庄子钓鱼”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