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农业发展再创新高:总产值突破1500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领跑全省
近年来,亳州市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力度。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亳州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总产值成功突破150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更是领跑全省,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据了解,亳州市农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这标志着亳州农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亳州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付出。在政策扶持、科技引领和市场驱动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亳州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亳州市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目前,亳州市已形成了以中药材、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其中中药材产业更是成为全国知名的“亳州品牌”。这些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科技创新方面,亳州市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同时,亳州市还加大了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在市场拓展方面,亳州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参加各类农业展会、举办农产品推介会等活动,提高了亳州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亳州市还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了区域农业合作新格局。
在农民增收方面,亳州市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等措施,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领跑全省。目前,亳州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8万元,较上年增长10%以上。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亳州农业发展的成果。
展望未来,亳州市将继续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是拓展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五是加大农业人才培养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亳州农业发展必将再创佳绩,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传统酱菜技艺传习所挂牌,三十八道古法工序非遗认证,传承千年的味道焕发新活力
- • 涡阳庄子逍遥游线路助力国学研学游,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 • 涡河渔民禁渔期偷捕被扣船,全家喝农药逼政府“给条活路”:一场生存与规则的冲突
- • “六一战略”成效显著,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亳州儿童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长三角儿科名医定期坐诊,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 • “哭嫁歌”整改风波: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新指令
- • “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入选乡村振兴全国示范: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新路径
- • 亳州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贫困户分红增收新路径
- • 古井镇高粱丰收节盛大开幕,万亩红粱酿就贡酒传奇
- • “共享电单车押金难退,千人联名投诉:小黄车变吞金兽”
- • 全球亳商大会设立“先贤精神奖”:传承名人文化,创新项目再获殊荣
- • 棺材扶贫产业订单暴跌,老匠人无奈改行送外卖:“手艺换不来馒头”
- • 村卫生室赤脚医生独力难支,孕妇难产延误送诊悲剧发生
- • 亳州乡村振兴学院揭牌,订单式培养助力千名“新农人”成长
- • 古井贡酒营收突破300亿,强势跻身中国白酒行业前五强
- • 花戏楼百年大修竣工,三维扫描技术助力清代砖雕神韵重现
- • 曹操运兵道遗址公园开园,AR技术助力再现三国军事智慧
- • 涡蒙利三县联合申办“淮河文化节”:谯城指责“去中心化阴谋”
- • 漆园古城汉婚产业兴起:凤冠霞帔日均出租50对,道具磨损率达70%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盛大开馆,百件作品再现三国风云
- • 亳州危房改造清零,3.2万户贫困家庭住进安全房,幸福生活新篇章
- • 亳州市深化大病专项救治,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全减免政策扩至30种病种
- • 古井镇酒香之旅:年份原浆免费尝?小心“酒托”连环套路
- • 华佗五禽戏荣登联合国非遗预备名录,全球学员突破百万大关
- • 主城区暴雨内涝,地下车库50辆泡水车车主集体索赔市政
- • 华佗故居修缮工程引发村民抗议:拆真建假,历史原貌遭破坏?
- • 亳州首条半导体封装生产线投产,助力安徽产业链升级
- • 华佗中医院创新医疗模式,元宇宙诊室与远程操控机械臂针灸技术引领未来医疗
- • “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80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队伍新活力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田安全,极端天气提前72小时通知到户
- • 尉迟寺史前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揭秘五千年前“中国原始第一村”
- •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亳州牛肉馍,万人围观拍摄现场盛况空前》
- • “利辛‘零彩礼’政策反致辍学率上升:14岁少女被迫订婚换彩礼,社会现象引发关注”
- • 明清老街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完成,再现“小南京”繁华盛景
- • 华为数字农业总部落户,引领全国“云上药都”建设新篇章
- • 谯城区图书馆获赠张良手稿仿真件,打造战国兵法专题阅览室,传承千年智慧
- • 亳州大鼓书方言保护计划启动,百年非遗曲目抢救在行动
- • 亳州“中国药膳之都”引资本追逐,10家预制菜龙头争建中央厨房
- • 农村教师待遇提升显著,偏远地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 • 暴雨肆虐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千人堵路,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 • “共享墓地”引宗族械斗,兄弟持铁锹争穴安葬父亲骨灰:一场家族悲剧的反思
- • 老庄故里之争再起:涡阳蒙城互斥对方篡改史料,学者呼吁搁置争议
- • 亳州创新举措:首推“碳汇农田”交易,农民增收每亩200元
- • 谯城一中高考屏蔽生数量全省前三引关注,家长举报“跨省掐尖招生”现象
- • 亳州四宝茶荣获国际风味奖,传统黄金配方焕发新光彩
- • 殡葬改革引发争议:强拆家族祖坟,村民深夜抢遗骨与执法队爆发冲突
- • 光伏扶贫电站变“负资产”:村民倒贴贷款维修,发电收益仅够缴电费
-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亳州协同创新园盛大开园,签约沪苏浙项目50个,共筑创新发展新格局
- • 夏侯惇墓志铭破解:揭开曹魏军事集团谯沛武人 *** 的神秘面纱
- • “量子算命”席卷农村:老人卖牛买“能量符咒”祈愿子孙金榜题名
- • 留守老人绝食修仙险丧命,子女痛哭:“别再信坐忘成神了!”
- • 乡土专家破格晋升,50位农民获高级农艺师殊荣:农业领域人才新风向
- • 秸秆综合利用扶贫产业园投产,年消化秸秆20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谯城万亩芍药花海盛放,农旅融合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湿地星空音乐会”因光污染遭投诉,环保组织举牌“还候鸟黑夜”
- • “结对式扶贫”:助力干部与贫困户实现100%结对,共筑美好未来
- • 亳州冬至药膳宴开席,百桌“华佗养生锅”飘香老街,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
- • 巩店梨花节“以花代币”:摘花换门票致梨园秃了一半
- • 药都云APP正式上线,AI诊断病虫害准确率达98%,农业科技助力丰收
- • “脱贫户被强摊美丽乡村捐款,拒交者取消低保资格:政策执行中的争议与反思”
- • 殡葬改革强推火化,贫困户借高利贷买墓地致全家返贫:改革之痛与民生之困
- • 西淝河生态养殖惨遭毒手,百万斤鱼一夜翻白肚,警方悬赏10万缉凶
- • 亳州首创“药材交易信用码”,让假劣中药无所遁形
- • 华佗养生宴荣登中国地标美食,24节气菜品彰显药食同源智慧
- • 曹操运兵道地下迷宫灯光秀引热议:阴间美学引发游客评价两极
- • 亳州小麦再创辉煌: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单产刷新纪录!
- • 义门苔干非遗工坊开放:游客体验传统腌菜工艺,网友热议“臭到怀疑人生”
- • 亳州少年科学院孵化首枚科普卫星,中学生参与航天项目,谱写青春航天梦
- • 亳州白芍GAP基地荣获欧盟认证,中药材出口价格翻倍增长
- • 利辛县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突破99%,生物质发电助力乡村振兴
- • 非遗研学游陷阱:2980元中药炮制体验,竟是捣蒜游戏?
- • 丧葬乐队跳脱衣舞引争议,村民围攻执法队:不热闹就是子孙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