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农场”认证体系正式发布,亳州30家企业荣膺首批达标荣誉
近日,我国“零碳农场”认证体系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在首批通过认证的企业中,亳州共有30家企业成功达标,为全国树立了绿色发展的典范。
“零碳农场”认证体系是由我国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出的,旨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该认证体系以“绿色发展、低碳高效、生态循环”为原则,对农场的生产过程、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亳州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零碳农场”认证体系的引导下,亳州30家企业脱颖而出,成为首批达标企业。这30家企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不仅展示了亳州农业产业的实力,也为全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亳州30家企业成功达标,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亳州市 *** 高度重视“零碳农场”认证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亳州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方向发展。通过推广优质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三是创新技术手段。亳州企业积极探索低碳农业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四是加强环境监管。亳州市加大对农业环境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质量。
“零碳农场”认证体系的发布和亳州30家企业首批达标,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另一方面,它为全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助于推动全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零碳农场”认证体系的引导下,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亳州30家企业也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为全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 • “打工大县”返乡潮涌动, *** 牵线助力2000人本地就业服装厂
- • “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千名贫困群众展翅中药材炮制技艺
- •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8人:教育资源的失衡引发关注
- • 亳州黄牛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牛肉出口价格飙升40%
- • 亳州县域经济风云变幻:蒙城逆袭登顶,利辛增速垫底,GDP排名洗牌再起波澜
- • 夜经济地图大揭秘:老街夜市、湿地星空露营、古镇酒吧街全测评
- • 西淝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助力绿色发展
- • 立仓龙虾节现“荷塘K歌大赛”,村民划船对唱皖北民歌破分贝纪录
- • 乡村振兴新篇章:主播孵化基地揭牌,百名农民直播卖酱菜月入过万
- • 药都四宝宴荣登中国地标宴席,高端食材演绎舌尖上的养生传奇
- • 中药材市场周边交通瘫痪,药商占道卸货致救护车被堵1小时,紧急呼吁规范市场秩序
- • 皖北民歌大赛黑哨风波:评委涉嫌收钱保送关系户,冠军方言观众听不懂引争议
- • “假发村”家长联名请愿:呼吁职校增设接发手艺专业,保障就业前景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引发争议,文物局执法遭遇村民锄头阻拦
- • 亳州儿童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长三角儿科名医定期坐诊,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 • 亳州名人基因库全球开放,历史人物族谱溯源服务助力寻根之旅
- • 华佗-庄子-老子文化走廊三日游花费清单曝光:门票支出占比高达七成
- • 亳州非遗“三转牛肉馍”日销突破3万张,百年炭火铁鏊技艺引央视跟拍
- • 亳州夜市焕新升级,宋街百味与汴河码头小吃共绘烟火画卷
- • 亳州保税物流中心成功查获跨国药材走私案,涉案犀牛角估值超亿元
- • 村庙“求子洞”猥亵案:假和尚借“送子仪式”性侵留守妇女,道德沦丧令人发指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开馆,百件作品再现三国风云
- • 亳州农村宗教乱象调查:揭秘一个乡镇隐藏的23处非法家庭教会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
- • “土壤医院”革新农业科技,治愈10万亩盐碱地,亩产翻倍奇迹再现
- • 博士服务团进驻乡镇,百名高校专家助力乡村振兴
- • 生态旅游区征地补偿标准引村民集体上访:利益冲突下的民生困境
- • “民意直通车”助力解决群众诉求,超万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 亳州2024年再扩普惠教育资源,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8万个,普惠园覆盖率超95%
- • 古井镇村民挖出宋代酒器,揭秘古井贡酒千年酿造遗址
- • 亳州加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跨区域协作激活外向型经济新活力
- • 亳州中央厨房产业园正式投产,日加工药膳预制菜200吨,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 •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逍遥游》成rap,教育局批“亵渎经典”: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思考
- • “送教上门”服务重度残疾儿童,年度累计课时突破2万,照亮特殊教育之路
- • 华佗学院携手德国外科团队,共铸传统医学现代化新篇章
- • 亳州药膳大赛盛大启幕,百道“食养方”传承《本草纲目》智慧
- • 冷链物流园深夜噪音扰民,居民无奈戴耳塞求安宁
- • “曹操墓VR密室逃脱”项目被批恶搞历史,文旅局紧急下架引发热议
- • 村民集资建“南华经塔”,却禁本地人入内,外地游客收费888元,引发争议
- • 道家养生宴变“腹泻宴”:市监局检测发现野菜含超标生物碱
- • 留守妇女被“女德班”洗脑: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修炼柔德”,引发社会热议
- • 涡阳庄子逍遥游线路助力国学研学游,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 • 西淝河教学点:唯一教师退休,最后3名学生坐拖拉机转学的感人故事
- • 庄子祠沉浸式演出引热议:游客扮蝴蝶体验“物化”,散场后投诉“被洗脑”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工程陷入困境
- • “谯城试点‘中医养老’:社区嵌入药膳厨房,老人可定制养生餐”
- • “哭丧职业化”乱象:专业团队假哭半小时收费2000元,家属必须跟着嚎
- • 涡阳职高强制学生进电子厂实习,教育局回应:校企合作合规
- • “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课后服务参与率98%,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0%
- • 蒙城特教学校募捐资金被指挪用,聋哑生三年未换助听器电池引发社会关注
- • 留守老人被骗买“量子保健床垫”,子女跨省追讨养老钱:一场家庭养老困境的反思
- • “苔干之乡”劳动课引争议:学生周末下田收割,变相压榨还是教育新尝试?
- • 老子文化园光影秀:3D投影演绎“道法自然”,争议中如何避坑?
- •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扶贫神药”,涉案金额超500万:一场医疗诈骗的警示
- •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惊艳全球,荣登《自然·植物》期刊封面
- •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5人:教育人才的流失与反思
- • “共享农机”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覆盖80%乡镇,亩均耕作成本降低30%
- • 亳州学者破解华佗“麻沸散”配方:千年古方在现代药效验证中焕发新生
- • “绿色厨房”计划正式启动,100家餐厅承诺零添加药膳,守护食安新篇章
- • 老子中学强制背诵《道德经》引争议,学生称“考试默写不如背单词”
- •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市校舍安全达标率100%
- • “危房改造清零工程助力3.2万户贫困家庭迈向美好生活”
- • “美食元宇宙”全新上线,虚拟亳州老街邀您品尝数字孪生小吃
- • 古井贡酒跨界药膳,醉香牛肉馍首日热销10万,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
- • 亳州非遗传承的多维探索:从活态保护到创新突围
- • 合肥都市圈结对帮扶,百名科技特派员下乡助农,共筑乡村振兴梦
- • 亳州氢能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举行,打造皖北绿色能源枢纽
- • 亳州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贫困户分红增收新路径
- • 药膳创意大赛黑马频出:95后用玛咖配臭豆腐称“朋克养生”
- • “名人故事巴士”驶入亳州,扫码聆听曹操华佗传奇一生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变“烂尾工程”:文化瑰宝何以成社会痛点
- • “曹操IP主题餐厅”登陆北上广,黄精焖饭日均翻台10次,餐饮市场再掀三国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