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居民戴耳塞睡觉仍被凌晨卸货吵醒,社区呼吁加强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这些物流园在为城市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噪音扰民问题尤为突出。近日,某冷链物流园附近居民反映,尽管他们戴着耳塞睡觉,凌晨卸货的噪音仍让他们无法安眠。
据了解,该冷链物流园位于城市郊区,周边居民区密集。每天凌晨时分,物流园内卡车穿梭,卸货声、引擎声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们纷纷表示,这种噪音已经持续了数月,让他们苦不堪言。
“我每天晚上都要戴着耳塞睡觉,但还是被噪音吵醒。”一位居民无奈地说,“有时候,我甚至需要把窗户关得紧紧的,才能稍微减轻噪音的影响。”
为了了解情况,记者实地探访了该冷链物流园。在现场,记者看到,物流园内确实存在噪音扰民的问题。凌晨时分,一辆辆卡车进出园区,发动机轰鸣声、轮胎摩擦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噪音交响曲”。
针对这一问题,居民们多次向社区、环保部门反映,但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居民表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但仍然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措施,减轻噪音对他们的困扰。
“我们理解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对城市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保障物流业发展的同时,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一位居民表示。
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将情况上报给了相关部门,并呼吁物流园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
“我们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督促物流园采取措施,比如调整卸货时间、加强车辆管理等,以减轻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居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物流园周边绿化,设置隔音屏障,以及为居民提供噪音补贴等。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暴露出我国冷链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切实采取措施,保障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物流企业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 • 亳州县域教师轮岗制度遭遇挑战:谯城名师拒绝下乡支教引关注
- • “脱贫榜样巡回宣讲”启动,百名致富带头人传经送宝助力乡村振兴
- • 全国最大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项目在亳州成功落地,平均价格降幅超56%
- • 亳州辣椒产业联盟成立,谯城辣椒酱迈向国际市场
- • 龙虾节天价摊位费劝退小商户,主办方被指“只服务关系户”:一场美食盛宴背后的争议
- • “百姓评理说事点”村村覆盖,基层矛盾化解率超95%,构建和谐乡村新局面
- • 亳州农村宗教渗透调查:非法教堂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 • 中科院亳州大健康研究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10个院士团队携项目入驻助力区域发展
- • “庄子梦蝶”光影艺术展引发争议:投影仪过热烧毁展馆窗帘,艺术与安全的边界何在?
- • 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环保无人机助力村民与“猫鼠大战”展开新篇章
- • 中日韩药膳产业合作峰会永久会址落户亳州,共筑亚洲药膳产业新篇章
- • 全球最大中药配方颗粒基地正式投产,年产值目标冲刺300亿元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成效显著,渔民年增收2万元转型护水员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揭开童工背后的黑暗面
- • 亳州携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共筑外向型经济新篇章
- • “苔干之乡”产业崩盘:韩国订单转移越南,千吨滞销喂猪,我国农业面临新挑战
- • 古井集团智能酿造车间投产,生产效率提升40%,引领行业智能化转型
- • 亳州港千吨级航道通航,皖北外贸企业物流成本直降40%,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西淝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助力绿色发展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重焕生机
- • 白芍扶贫基地变故:药田被铲,药农无奈改种玉米,订单作废,贷款咋还?
- • 棺材扶贫产业订单暴跌,老匠人无奈改行送外卖:“手艺换不来馒头”
- • 农村低保标准连涨五年,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亳麦香”区域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强筋小麦直供五得利、中粮,共筑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四县财政转移支付争夺战:利辛“哭穷”却斥资2亿建形象工程,引发社会热议
- • 棺材小镇职校殡葬礼仪专业引热议:学生戴孝排练惊动村民
- • 亳州二夹弦:百年戏班传承非遗,下乡演出超百场,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 • 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4.0版,亳州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打造高效审批新标杆
- • 暴雨肆虐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路事件
- • 中德(亳州)大健康产业园盛大开园,默克集团等20家德企首批入驻,共筑健康未来
- • 华佗故居修缮中惊现《青囊经》补遗篇,针灸图谱首度公开,中医瑰宝重现世间
- • 亳州设立“木兰文化日”,百校联动传颂巾帼精神
- • 老年开放大学全面覆盖乡镇,银发学员突破五万人次,开启终身学习新篇章
- • 漆园古镇汉婚体验泛滥,游客投诉凤冠被50人戴过:传统之美遭遇尴尬现实
- • 校长职级制试点启动,50名校长摘“行政帽”专注办学治校
- • 曹操故里仿古婚礼变低俗表演:新娘跨火盆烧伤,索赔无门
- • 亳州80万亩农田开启有机肥替代化肥新篇章,土壤有机质提升25%
- • 危房改造清零工程助力3.2万户贫困家庭迈向安居乐业新生活
- • 殡葬改革引冲突:村民深夜偷埋遗体遭无人机热成像监控引发争议
- • “跨县倒卖虚拟扶贫项目:蒙城包装、涡阳招标、利辛套现”揭秘
- • “十大皖药”入菜创新纪录,亳芍排骨汤年销50万份,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
- • “白芍基因组计划”重大成果荣登《科学》子刊封面,揭示中药奥秘
- • 石弓镇扶贫车间闲置生锈,留守妇女重拾绣花针养家: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助力培育十万“新农人”
- • 市公安局开展“警察蓝添彩生态绿”行动,重拳打击盗伐林木犯罪,破获盗伐林木案23起
- • 华佗IP全球授权启动,中药文创产品出口额同比翻番,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利辛黑玉米华丽变身“黄金粮”,订单农业助力10万亩丰收
- • 皖北蔬菜基地凋零:青壮年外流,万亩大棚租给河南人种蒜
- • 亳州夜市升级“宋街百味”,再现汴河码头饮食盛景
- • 花戏楼小学非遗传承班爆满,二夹弦传承之路面临新挑战
- • 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全国市场占有率超40%,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四县联合重拳出击,取缔23家“隐形变异培训”地下室补习班
- • 亳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助力中医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 • 中德(亳州)智慧农业示范园盛大开园,德国垂直农业技术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
- • 华为数字农业总部落户,引领全国“云上药都”建设新篇章
- • 秸秆禁烧执法队罚款提成曝光:谯城队员月入2万买奥迪,背后有何隐情?
- • 利辛县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突破99%,生物质发电助力乡村振兴
- • 亳州美食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800亿,助力就业超50万人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绿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无人机热成像技术助力执法部门抓拍夜间偷埋遗体事件
- • 老砖雕技艺焕新明清建筑,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圆满竣工
- • 蒙城农科院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节水40%实现稳产高产
- • “蒙城利辛共建留守儿童关爱平台”涉嫌数据造假骗取补贴事件调查
- • 揭开跨县迷信诈骗网的神秘面纱:谯城制符、涡阳培训神棍、利辛下乡敛财
- • “共享电单车押金难退,千人联名投诉:小黄车变吞金兽”
- • 《亳州历史名人全录》全球首部出版,见证千年文化传承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
- • 亳州少年科学院揭牌,百名“小院士”踏上科技探索之旅
- • “利辛好人”评选涉嫌刷票,10万买票丑闻曝光引发社会关注
- • 谯城公租房分配名单现豪车车主,住建局回应:审核系统故障导致
- • “道家养生宴”变“腹泻宴”:市监局检测发现野菜含超标生物碱
- • 古井镇婚宴攀比风潮:白酒年份原浆成标配,贫困户为撑场面借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