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4.0版,亳州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打造高效审批新标杆
近日,亳州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再出新招,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4.0版审批模式,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拿地即开工”4.0版审批模式,是亳州市在原有“拿地即开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的重要举措。该模式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为原则,实现了项目审批的“一站式”服务。
据悉,亳州市在实施“拿地即开工”4.0版审批模式后,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极大缩短了项目落地时间,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成本。此举对于推动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亳州市“拿地即开工”4.0版审批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简化审批流程。将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审批事项“一链办理”,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
二、优化审批时限。通过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有效提高了审批效率。
三、强化部门协同。建立部门协同机制,确保审批过程中各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形成审批合力。
四、加强监管服务。强化对审批过程的监管,确保审批公平、公正、公开,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亳州市“拿地即开工”4.0版审批模式的实施,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还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以下为该模式带来的几大优势:
1. 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审批时限的缩短,使得项目能够更快地落地实施,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
2. 降低企业成本。审批效率的提高,减少了企业等待时间,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3. 提升政府形象。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有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增强企业对政府的信任。
4.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审批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推动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总之,亳州市“拿地即开工”4.0版审批模式的实施,标志着该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亳州市将凭借这一创新举措,为更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六一战略”助力皖北经济腾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华佗故里深度游:五禽戏免费教学,中医体验馆把脉开方成新风潮
- • “亳州文化元宇宙”上线首日崩盘:四县争抢虚拟地标命名权引发热议
- • 光伏+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绿色农业新典范
- • 村医集体辞职:垫付医保30万难报销,卫生室只剩空药盒,农村医疗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 • 《亳州名人年鉴》全球首部出版,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乡村振兴新篇章:主播孵化基地揭牌,百名农民直播卖酱菜月入过万
- • “利辛‘假发村’年产值破5亿,村民靠接发手艺盖起小洋楼”
- • 亳州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蓝天白云成常态
- • 涡阳农村小学撤并引发家长 *** :7岁孩童每日步行8公里上学,家长呼吁关注农村教育困境
- • 职业技能扶贫培训班全覆盖,助力6万贫困劳动力持证上岗
- • 亳州白芍交易市场崛起,年交易额突破百亿,成为全国更大中药材集散地
- • 亳州药膳研究院成立,发布全球首份《药食同源风味图谱》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百企帮百村”行动成效显著,200个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大关
- • “绿色厨房”计划启动,100家餐厅承诺零添加药膳,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亳州首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正式启用,道地药材品种超2000个,守护中医药瑰宝
- •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研发成功,亳菊+枸杞茶饮风靡白领圈
- • 老年开放大学全面覆盖乡镇,银发学员突破五万人次,开启终身学习新篇章
- • 央视《风味原产地》聚焦亳州酱菜,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传承千年风味魅力
- • 乡土专家再获殊荣,50位农民获高级农艺师认证
- • 四县乡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谯城年薪高2万,利辛村小只剩代课老人
- • 谯城药商创新举措引争议:AI中医助手扫码问诊,传统医师集体 ***
- • 揭开跨县迷信诈骗链:谯城制符、涡阳培训神棍、利辛下乡敛财的神秘面纱
- • 万亩亳菊种植基地直供药膳企业,花海成网红打卡地
- • 四县联合重拳出击,取缔23家“隐形变异培训”地下室补习班
- • 亳州与苏州携手共建跨省合作园区,飞地经济试验区正式启动
- • 利辛夜市必吃榜:地锅鸡配烙馍卷馓子,肠胃脆弱者慎试
- • 百年老字号“牛肉馍”入选省级非遗,日销破万张创纪录,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
- •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招商会圆满落幕,签约238亿,30家上市药企共建研发中心
- • 棺材小镇外贸订单断崖下跌,老工匠改行送外卖养家:传统产业转型下的民生困境
- • 胡桥古银杏树祈福乱象:红绸带缠满树干,专家警告“快被勒死了”
- • 亳州七中教育集团成立,助力城乡10所学校均衡发展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田安全,极端天气提前72小时通知到户
- • 亳州黄牛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牛肉出口价格激增40%
- • 亳州历史名人主题邮局盛大开业,限量版“曹操作诗”邮票引发热销狂潮
- • “涂鸦墙上的庄子:年轻人“躺平庄子”画作引发文化局“恶搞”争议”
- • 亳州中央厨房产业园正式投产,日加工药膳预制菜200吨,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 • 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殊荣,“药都千年”年度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 • 谯城秸秆变废为宝,环保建材年产值突破10亿,远销东南亚市场
- • “五抓五促”模式助力驻村工作队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 • 亳州冬至药膳宴华佗养生锅开席,百桌盛宴引食客争相打卡
- • 5G赋能农业现代化:蒙城无人农场播种收割全流程机器人作业惊艳亮相
- • 西淝河生态廊道荣膺国家级示范,助力沿岸10万村民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抬棺材堵镇政府,高喊“老子说生死自然”
- • 蒙城县黄牛养殖联合体成立,助力农户年增收3万元
- • 乡村民宿新体验:百年粮仓变身“星空屋”,躺着看麦田银河
- • 亳州方言保护计划遭遇冷遇:百万点击量不敌网红翻唱《学猫叫》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年产生物天然气2亿立方米,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 经开区万元GDP能耗下降18%,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
- • 晶科能源落户皖北,皖北更大新能源基地即将崛起
- • 揭开“跨县倒卖虚拟扶贫项目”的神秘面纱:蒙城包装、涡阳招标、利辛套现
- • 皖北江南胡集镇:徽派建筑竟是水泥仿制,游客笑称“买家秀现场”
- • 西淝河污染事件:扶贫鱼塘绝收,养殖户无奈喝农药逼环保局检测
- • 亳州四县中考体育评分标准不一,家长呼吁全市统一标准
- • 《老子说》摇滚版改编童谣爆红,广场舞大妈集体翻跳成新潮流
- • 皖北更大粮食烘干仓储基地启用,年保粮能力突破50万吨,助力粮食安全
- • 药农 *** “订单农业陷阱”:企业压价拒收,万吨白芍烂在地里
- • 蒙城利辛合建留守儿童平台,90%通话记录造假引发社会关注
- • 共享单车押金退款难,“小黄车”跑路引千名市民联名起诉
- • 天静宫周边“道士”强卖护身符,不买就咒“血光之灾”?揭秘避坑指南!
- • 谯城建闸截流涡河引发水资源争夺白热化,下游三县万亩麦田枯死
- • 干部拒修危桥引村民愤怒:无为而治?桥塌了才算天道?
- • 预制菜产业园瞄准长三角市场,年产能规划突破百亿元,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漆园古城汉婚产业兴起:凤冠霞帔日均出租50对,道具磨损率达70%
- • 暴雨灾害重创四县小麦,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国道
- • “棺材第一镇”转型遇阻,海外订单暴跌70%致千人失业:传统产业的困境与转型之路
- • 亳州保税物流中心成功查获3吨走私犀牛角,跨国药材黑产链被一网打尽
- • 百万头养猪场环评未过,村民联名要求重新选址:环保与民生的冲突如何解决?
- • 漆园古镇拆迁补偿悬殊:干部亲属获赔是普通村民5倍,公平何在?
- • 皖北首个村级冷链物流园启用,药材鲜储损耗降70%,助力乡村振兴
- • “道家养生宴”天价宰客:一盘野菜688元,游客吐槽“吃的是空气”
- • 万佛塔登顶攻略:挑战旋转石阶,领略绝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