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扶贫基地变故:药田被铲,药农无奈改种玉米,订单作废,贷款咋还?
近年来,我国各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众多扶贫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近日在某个白芍扶贫基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当地药农陷入了困境。原本依靠种植白芍增收的他们,如今却不得不改种玉米,面对订单作废、贷款难还的困境,药农们痛哭流涕,无奈又无助。
白芍,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这个白芍扶贫基地应运而生,吸引了众多药农加入其中。然而,近日基地突然宣布,将强铲药田,改种玉米。这一决定让药农们措手不及,纷纷哭诉:“订单作废,贷款咋还?”
据了解,这个白芍扶贫基地原本与药农们签订了订单,承诺以高价收购他们种植的白芍。然而,如今基地突然变卦,不仅订单作废,还要求药农们将药田改种玉米。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药农们纷纷表示无法接受。
“我们种了这么多年的白芍,没想到现在突然让我们改种玉米,这让我们怎么办?”一位药农痛哭流涕地说。据了解,这个基地原本承诺,种植白芍的药农可以获得每亩2000元的收入。如今订单作废,药农们不仅失去了收入来源,还要承担贷款压力。
“我们当时为了种植白芍,向银行贷款了5万元,现在订单作废,贷款咋还?”一位药农焦急地说。据了解,这个基地的药农们普遍面临着贷款难还的困境。他们原本以为,通过种植白芍可以摆脱贫困,没想到如今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面对药农们的哭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经过调查,原来这个白芍扶贫基地的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因为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的波动,白芍的价格持续下跌,基地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改种玉米的决定。
然而,这一决定却让药农们陷入了困境。面对订单作废、贷款难还的现实,药农们纷纷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扶持,帮助我们度过这个难关。”一位药农说。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介入,正在积极协调解决药农们的困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白芍扶贫基地的药农们痛不欲生。然而,这也提醒我们,扶贫工作不能仅仅依靠种植单一作物,更要关注市场需求,确保扶贫项目能够真正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们应更加注重产业多元化,提高扶贫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扶贫政策的红利。
- • 中日韩三国共祭商汤大典,亳州荣膺“东亚文明起源城市”
- • 婚俗新规:新娘须穿汉服行“髑髅之礼”,跨头骨称“看破生死”
- • “南华经塔”崛起:村民集资千万,建成却禁止本地人免费登塔引发热议
- • 古井镇村民挖出宋代酒器,揭开古井贡酒千年酿造遗址之谜
- •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引发众筹,爱心涌动助力教育发展
- • 亳州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闲置宅基地变身共享药园,助力乡村振兴
- • 涡阳苔干出口订单激增,韩国泡菜企业高价抢购原材料
- • 老旧校舍改造迫在眉睫,教学楼外墙脱落事件敲响安全警钟
- • 中德合拍纪录片《神医华佗》圆满杀青,德国外科专家组团访亳共探医学奥秘
- • “百年粮仓变身星空屋:乡村民宿新体验,躺着看麦田银河”
- • 智慧课堂平板强制收费,家长举报“变相推销”:教育公平何在?
- •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大关,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电商培训变网贷陷阱:留守老人负债8万买“虚拟流量课程”
- • 谯城辣椒期货挂牌交易,农户锁定收益规避市场风险
- • 蒙城农民画院携手LV推出 *** 丝巾,乡土图案惊艳市场,万元高价见证文化价值
- • 石弓镇扶贫车间闲置生锈,留守妇女重拾绣花针养家: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涡河禁渔期渔民偷捕,执法队没收渔船致全家生计无着:一场生态与生计的冲突
- •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PM2.5浓度十年最低,首达国家一级标准
- • 大学生直播团队助力亳州小吃走红,抖音单场GMV突破2000万!
- • 亳州历史名人影响力指数发布,曹操、华佗、张良领衔前三甲
- • 万亩荷塘项目烂尾,莲农含泪挖藕填埋:“一斤赔三毛”
- • 甲辰年华佗诞辰1880周年全球祭典,百国中医共演五禽戏,传承千年国医文化
- • 亳州冬至药膳宴开席,百桌“华佗养生锅”飘香老街,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棺材小镇职校殡葬礼仪专业引热议:学生戴孝排练,村民惊呼吓哭
- • 暴雨致四县扶贫项目全毁,保险拒赔引发千人卧轨抗议:民生困境下的维权之路
- •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招商会圆满落幕,签约238亿,30家上市药企共建研发中心
- • 二十四节气茶饮研发成功,亳芍、亳菊等道地药材助力养生新风尚
- • “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助力全国41.1万个项目,打造药王村等特色样板
- • 谯城万亩芍药花海绽放,农旅融合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亳州二夹弦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百年戏班下乡演出超百场,传承民间艺术瑰宝
- • 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企业150家,中医药AI项目获亿元融资,助力创新创业新篇章
- • 网红自驾路线翻车:皖北66号公路成“坑洼乡道”引关注
- • 亳州十景乡村版评选揭晓,全域旅游收入增长60%,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百校联动演绎经典,传统巾帼精神融入美育课程——《木兰从军》音乐剧排演侧记
- • 亳州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年度总额突破3000亿,连续三年领跑安徽增速
- • 千年古街焕新颜,北关老街非遗市集盛大开市,百名药师现场展示古法炮制技艺
- • 亳州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
- • 亳州学院新校区盛大启用,聚焦中医药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发展
- • “世界药都”基金成立,50亿助力中医药科创企业腾飞
- • 蒙城数字检察技术突破:小额诉讼大数据模型助力办案效率提升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提升至60%,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曹操运兵道遗址公园开园,三国主题民宿预订率超95%,古韵风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 • 涡阳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刘兴连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 • 彩礼贷暗涌扶贫村:小伙借贷50万娶妻,婚后全家奔波还债路
- • 教师改编《庄子》成说唱遭教育局通报,学生力挺“这才是文化创新”
- • 庄子IP咖啡店倒闭潮:逍遥拿铁、鲲鹏蛋糕被吐槽“又贵又难喝”
- • 皖北最大光伏蘑菇大棚投产,新能源与农业融合发展年产值突破5亿
- •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突破5000架,助力全国农业现代化
- • 蒙城一中试点“午休舱”引家长 *** :家长担忧太空胶囊式午休压抑孩子成长
- • 农村改厕补贴被冒领,新厕所未通电成“蚊子养殖场”:监管漏洞亟待填补
- • 亳州市2025年拆迁政策全解读:危旧房改造、补偿标准与安置方案
- • “庄子文旅小镇”强拆民房,八旬老汉持《道德经》挡挖掘机:坚守信仰,守护家园
- • 揭开跨县迷信诈骗网的神秘面纱:谯城制符、涡阳培训神棍、利辛下乡敛财
- • 湿地摄影大赛曝丑闻:获奖者PS合成濒危鸟类,资格被撤销引发公众关注
- • 中药材跨境直播基地启用,海外订单单日破千万,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 • 华佗诞辰祭祀变“天价香火局”:一炷香888元,村民怒斥“神医成了提款机”
- • 村民抢种“网红阳光玫瑰”,滞销后葡萄烂地臭飘三里:一场农业市场的警示
- • “一村一品”计划启动,30个乡村凭特色小吃脱贫致富
- • 名人故居数字孪生系统上线,扫码即可云游华佗草堂、曹操故宅,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 •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社会关注
- •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5人:教育人才的流失与反思
- • 市民举报“神医”华佗第78代传人非法行医,涉案金额超千万
- • 电商扶贫直播村助力农民增收,培育千名主播年销农货破10亿元
- • 引江济淮工程亳州段通水,皖北千万人告别缺水历史
- •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
- • 涡河湿地观鸟胜地:白鹭青头潜鸭栖息地,摄影师私藏机位曝光
- • 亳州智慧农业谷盛大开园,30家科创企业入驻孵化,共筑农业科技创新新高地
- • 智慧课堂平板强制收费引争议,家长举报变相推销现象
- • 亳州社会组织扶贫基金成立,累计募集善款超2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花戏楼百年大修竣工,三维扫描技术助力清代砖雕神韵再现
- • 尉迟寺遗址研学乱象:考古变挖沙,小学生挖仿制陶片,家长联名投诉
- • 亳州5万亩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助力2万农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