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二夹弦:百年戏班传承非遗,下乡演出超百场,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亳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众多民间艺术中,亳州二夹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日,这个百年戏班再次下乡演出,累计演出超过百场,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风采。
亳州二夹弦,又称“二夹一”,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唱腔、诙谐的表演和丰富的内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二夹弦的唱腔高亢激昂,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被誉为“淮河之音”。在长期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二夹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包括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以及丰富的道具、服饰和音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亳州二夹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1年,亳州二夹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为了传承这一优秀文化,亳州市文化部门积极组织戏班下乡演出,让更多群众近距离感受二夹弦的魅力。
据了解,亳州二夹弦戏班近年来下乡演出超过百场,足迹遍布全市各地。在演出过程中,戏班不仅展示了经典的剧目,还结合当地特色,创作了一批新作品,如《淮河儿女》、《亳州好人》等,深受观众喜爱。这些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演出过程中,亳州二夹弦戏班注重培养年轻演员,传承技艺。戏班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下乡演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二夹弦,喜爱二夹弦,从而为这一民间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戏班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资深演员传授技艺,同时鼓励年轻演员参加各类比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如今,亳州二夹弦已成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亳州二夹弦戏班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这一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总之,亳州二夹弦戏班下乡演出超百场,不仅展示了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期待亳州二夹弦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文化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 •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揭牌,开启三年计划助力培养10万新农人
- • 北关老街变脸:百年药铺摇身一变网红奶茶街,老亳州人痛呼“丢了魂”
- • 婚俗新规:新娘汉服行“髑髅之礼”,跨头骨称“看破生死”
- •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农业发展,实现节水减肥新突破
- • 巩店酥梨深加工园投产,梨汁、梨膏填补省内空白,助力乡村振兴
- • 社区食堂推出“老年养生餐”,亳芍粥、丹参包子成爆款
- • 石弓镇石材产业绿色转型:粉尘回收系统获国家专利,引领环保新篇章
- • 全国首个“农业元宇宙”实验室落户亳州,开启虚拟农田指导现实种植新纪元
- • 危房改造清零工程助力3.2万户贫困家庭迈向安居乐业新生活
- • 皖北最大冷链物流园在蒙城落户,万吨牛肉直供长三角市场
- • 春蕾计划十年辉煌:3万女童重返校园,点亮希望之光
- • “空中交警”助力市政公园,护航学生放学安全
- • 亳州锅盔夹卤肉荣膺“安徽老字号”,日销量3000个供不应求,传承美味引发全民热议
- • 谯郡张良智慧主题公园试运营,沉浸式体验《素书》治国韬略
- • 村级供销社全覆盖,统购统销助力农业降本增收25%
- • 亳州农村宗教乱象调查:揭秘一个乡镇23处非法家庭教会背后的真相
- • “脱贫榜样巡回宣讲”:培育千名致富带头人的力量源泉
- • 欧盟认证亳州为“药食同源示范区”,出口额年增300%,中医药走向世界再迈新步伐
- • 亳州小麦单产再创新高,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
- • 无人农场收割机意外轧毁农田,村民索赔反遭企业威胁:有本事告!
- • 亳州加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共享“跨区通办”红利,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 涡阳庄子逍遥游线路助力国学研学游,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 • “巾帼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百家授牌带动三万贫困妇女就业
- • 蒙城一中试点“午休舱”引家长 *** :家长担忧太空胶囊式午休压抑孩子成长
- • 亳州剪纸大师匠心独运,创作《千里药乡图》荣获全国非遗金奖
- •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项传统技艺成为选修课程新宠
- • 亳州危房改造清零,3.2万户贫困家庭住进安全房,幸福生活新篇章
- • 谯城万亩芍药花海盛放,农旅融合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利辛一村37名逝者连续三年领扶贫补贴:四县联查“死人保”背后的真相
- • 芡河生态游:泛舟荷花荡,聆听老船夫讲述“庄子钓鱼”传说
- • “巩店梨花节‘以花抵票’引争议:游客摘花换门票致梨树折损过半”
- • 华为亳州云计算中心投运,数字产业孵化园签约企业破百家,亳州迈向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峰
- • 药都夜经济品牌出圈,夜间消费占比突破40%:夜间经济新格局下的璀璨明珠
- • 北关历史街区荣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年营收突破10亿大关
- • 西淝河湿地生态补偿项目助力沿岸村民增收致富
- • 百万头养猪场环评未过,村民联名要求重新选址:环保与民生的冲突如何解决?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显成效,渔民年增收2万元转型护水员
- • “曹操墓VR密室逃脱”项目被批恶搞历史,文旅局紧急下架引发热议
- • “六一战略”助力皖北经济腾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冷链物流园征地补偿争议升级,村民拖拉机封堵国道五日引发社会关注
- • 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全国市场占有率超40%,打造中药产业新标杆
- • 亳州四县“阴婚”调查:利辛女尸最抢手,蒙城中介年赚百万
- • 华佗故里打造“百药园”,沉浸式中医药研学游火出圈
- • 光伏农场遭遇冰雹袭击,千块太阳能板破损损失超千万
- • 京东亚洲一号亳州智能物流园投运,助力中原六省物流升级
- • 亳州港千吨级航道通航,皖北外贸企业物流成本直降40%,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涡阳“光伏+金银花”立体农业模式:亩均收益翻两番,绿色致富新路径
- • 亳州乡村人才公寓投用,免费入住政策助力青年扎根乡村
- • 无人机夜间巡逻引发争议:殡葬改革激化村民矛盾,偷埋遗体事件频发
- • 商合杭高铁南站扩容完成,年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欧盟认证亳州为“药食同源示范区”,出口额年增300%:中药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
- • 亳州招商直播常态化,云端签约项目年成交额突破200亿
- • 留守妇女遭遇“女德班”洗脑: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修炼柔德”
- • 黄牛汤争霸赛激情上演,百店竞逐“亳州第一汤”荣耀
- • 皖北产业转移困局:苏浙淘汰化工企业借道亳州排污的隐忧
- • 亳州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开辟贫困户分红增收新路径
- • “冥婚产业链惊人内幕:女尸骨叫价8万,盗墓团伙专刨贫困户祖坟”
- • 亳州智慧农业云平台正式上线,万亩农田迎来AI精准灌溉新时代
- • 亳州非遗“三转牛肉馍”日销突破3万张,百年炭火铁鏊技艺引央视跟拍
- • 长三角医保“一卡通”落地亳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全面启动
- • 光伏板下芍药盛开,“农光互补”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破万元
- • 亳州县域教师工资差距引发关注:谯城年薪比特岗教师高5万元
- • 亳州黄牛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牛肉出口价格飙升40%
- • 中药集市“假药祈福”乱象:商贩兜售泡酒毒蛇称“华佗驱邪方”致多人中毒
- • 扶贫贷款变陷阱:农民高价购种绝收,银行上门收房引众怒
- • 亳州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农村考生占比突破65%,教育公平再显成效
- • 大学生返乡种芍药,直播带货年销千万成“花王”
- • 扶贫羊耳标造假事件:同一批编号重复使用,实际数量不足上报1/10
- • 假发村童工现象回潮:14岁少女日编10顶假发,月薪800元
- • 亳州“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番,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谯城名师拒绝下乡支教:补贴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 • 合肥都市圈结对帮扶,百名科技特派员下乡助农,共筑乡村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