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陷光伏扶贫套路:屋顶装板欠债5万,发电量不足承诺1/3

近年来,光伏扶贫项目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留守老人脱贫致富。然而,近日一则留守老人被光伏扶贫套路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位老人在屋顶安装光伏板后,不仅没有实现脱贫,反而背负了5万元的债务,发电量还不足承诺的1/3。
据了解,这位留守老人居住在我国某贫困山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得知光伏扶贫项目后,老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决定在屋顶安装光伏板。然而,在安装过程中,老人却遭遇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安装光伏板的过程中,老人被要求支付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共计5万元。这笔费用包括光伏板的购买、安装以及维护等费用。老人虽然生活困难,但为了脱贫致富,还是咬牙借了这笔钱。
然而,当光伏板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后,老人却发现发电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据老人所说,光伏扶贫项目承诺的发电量是每天可以产生100度电,但实际上每天只能产生30度电左右,发电量不足承诺的1/3。
这一结果让老人十分失望,同时也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原本以为光伏扶贫可以帮助自己脱贫,没想到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在询问相关部门后,老人得知,光伏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光伏板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等,导致发电量不足。
事实上,光伏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推广光伏扶贫项目时,过于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光伏扶贫项目的宣传和推广不够透明,导致一些留守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了不必要的债务。
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对光伏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其次,加强对光伏扶贫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留守老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此外,对于因光伏扶贫项目导致负债的留守老人,相关部门将积极协调,帮助其解决债务问题。
然而,这起留守老人被光伏扶贫套路的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留守老人的利益。同时,要加强对光伏扶贫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质量,让光伏扶贫真正成为留守老人脱贫致富的“阳光工程”。
总之,光伏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留守老人的实际情况,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同时,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留守老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只有这样,光伏扶贫才能真正为留守老人带来实惠,助力他们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 • 涡河航道升级,皖北货物通江达海成本降低四成,区域经济再迎新机遇
- • “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共建美好乡村新篇章
- • “无人农场”收割机误伤农田,村民索赔反遭企业威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反思
- • 氢能产业园落户经开区,皖北绿色能源枢纽雏形初现
- • 亳州全域旅游卡疑云重重:免费宣传背后藏猫腻,另购“服务包”成隐形陷阱
- • 长三角医保“一卡通”落地亳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再升级
- • 亳州发布“招商十条”新政,更高奖励5000万吸引产业链龙头落户
- • 非遗夜市点亮“皖北不夜城”,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
- • 利辛县“乡村CEO”计划启动,百名青年返乡助力电商经济腾飞
- • 亳州非遗技艺扶贫工坊开班,助力500名残疾人增收新篇章
- •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招商会圆满落幕,签约238亿,30家上市药企共建研发中心
- • 非遗夜市点亮“皖北不夜城”,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夜经济活力无限
- • 留守少年为凑彩礼盗窃,庭审时哭诉“娶不起媳妇才犯罪”
- • 亳州设立1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助力百家“云上药企”崛起
- • 亳州与苏州携手开启飞地经济新时代,跨省合作园区正式揭牌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揭开童工背后的黑暗面
- •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首日人潮涌动,游客排队3小时只为目睹“魏武王”石牌
- • 千亩林下经济示范区落地,黄精套种亩收益突破3万元,乡村振兴新路径显现
- • “鬼结婚”产业链:中介兜售女童八字配阴婚,家长收3万签字
- • “扶贫车间”变身“僵尸厂房”:机器未开先倒闭,留守妇女集体上访讨薪
- • 亳州“数字药农”APP正式上线,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
- • 利辛县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突破99%,生物质发电助力乡村振兴
- • 天静宫首届“国际老子论坛”盛大开幕,欧美学者共论“无为治国”
- • 婚俗新规引争议:新娘需跨头骨行“髑髅礼”,称“看破生死”
- • 谯城-蒙城快速路通车首日突发塌陷:豆腐渣工程暴露四县利益链
-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全覆盖,全国首套地方特色《亳药启蒙》教材问世
- • 长三角(亳州)新能源产业基地启动,百亿级光伏项目落地,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新篇章
- • 亳州小麦再创辉煌: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单产刷新纪录!
- • 社区名人故事角:全覆盖文化传承,珍本影印件助力历史探索
- • 亳州夜市焕新升级,宋街百味与汴河码头小吃共绘烟火画卷
- • 涡河放生乱象:鳄龟泛滥致渔业崩溃,信徒围攻捕鱼船
- • “六一战略”助力皖北经济腾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扶贫车间变酒厂仓库,留守妇女怒揭真相:补贴去向成谜
- • 村卫生室过期药泛滥,七旬老人输液后不幸休克,引发社会关注
- • 亳州锅盔夹卤肉荣膺“安徽老字号”,日销量3000个供不应求,传承美味引发全民热议
- • 亳州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闲置宅基地变身共享药园,助力乡村振兴
- • 县域彩礼排行榜引发热议:利辛18.8万居首,蒙城“庄子思想区”最低
- • 秸秆禁烧巡逻队罚款创收:农民地里烧杂草被索要3000元引发热议
- • 区块链技术助力中药材溯源,扫码即可了解种植全过程
- • 亳州二夹弦:百年戏班传承非遗,下乡演出超百场,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 • 谯城区十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启用,AI课堂助力5万名学生开启智能学习新时代
- • 亳州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开辟贫困户分红增收新路径
- • 京东亳州智能物流港启用,皖北商贸物流枢纽地位再升级
- • “曹操运粮水道”漂流项目:宣传图与现实的“臭水沟划盆”之辩
- • “庄子生态村”变污水坑:养殖场粪便直排,村民举报三年无果
- • 药农抗议“订单农业陷阱”:企业压价拒收,万吨白芍烂在地里
- • 药企绿色转型加速:10家龙头药企联合斥资5亿升级废水处理系统
-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产业学院揭牌,定向培养千名药工,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亳州古琴斫制工坊复兴,桐木琴荣登国家礼宾用品之列
- • “万亩荷塘扶贫项目”烂尾,莲农挖藕填埋:一斤倒贴两毛,扶贫梦碎?
- • 谯城区图书馆荣膺张良手稿仿真件,开启战国兵法专题阅览室新篇章
- • 蒙城法院拍卖“僵尸企业”,牛群时代畜牧场流拍三次:困境与转型的双重挑战
- • 华佗中医院“天价中药颗粒”引争议:一剂感冒方收费超500元,患者直呼“贵得离谱”
- • 中药材种植户集体 *** “强制改种”:白芍补贴未到,先罚荒田款
- • “送教上门”: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年度累计课时突破2万,点亮希望之光
- • 苔干产业逆袭:真空冻干技术攻克保鲜难题,出口单价涨5倍
- • 全球首条量子中药萃取生产线在德国投产,德国企业投资20亿欧元助力中医药国际化
- •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招商会盛大启幕,签约238亿,30家上市药企共建研发中心
- • 利辛红薯粉条:出口量全国第一,征服欧美火锅市场
- • 亳菊提取物荣获欧盟认证,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年增200%,中药国际化再迈新台阶
- • 亳州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年创收达20亿元
- • 欧盟认证亳州为“药食同源示范区”,出口额年增300%:中药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
- • 亳州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300个村焕发新颜告别“脏乱差”
- •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荣膺国家工业遗产,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 • 皖北更大智能育苗工厂投产,辣椒苗日产能突破百万株,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垃圾分类走进贫困村,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85%,助力乡村振兴
- • 涡阳大豆荣登全球重要农业遗产,豆腐宴预订火爆,人气爆棚!
- • 涡阳蒙城争抢“庄子故里”名号,学者呼吁:不如多修几条旅游专线
- • 亳州乡村振兴学院揭牌,订单式培养助力千名“新农人”成长
- • 谯城区辣椒产业升级,助力“亳州产”干椒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33.3%
- • “药都科创走廊”规划发布,百家国家级实验室齐聚助力医药产业腾飞
- • 中日韩药膳产业合作峰会永久会址落户亳州,共筑亚洲药膳产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