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涉嫌虚假申报“非遗技艺”骗取补贴,千万资金流向私人账户,审计部门揭开黑幕

亳州新闻网 阅读:1 2025-07-12 17:39:28 评论:0

近日,我国审计部门对一家知名酒企进行了专项审计,揭露了一起令人震惊的“酒企虚假申报‘非遗技艺’骗取补贴,千万资金流向私人账户”的案件。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过程中,忽视法律法规的底线,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资金使用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这家酒企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虚构了多项“非遗技艺”,并通过虚假材料获得了政府巨额补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资金并未用于传承和发扬非遗技艺,而是被暗中转移至私人账户,用于企业其他用途。

审计部门在调查中发现,这家酒企在申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 虚构“非遗技艺”:该酒企在申报材料中,虚构了多项“非遗技艺”,包括传统酿造工艺、酒品配方等。这些“技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纯属捏造。

2. 虚报项目进度:为骗取更多补贴,该酒企在申报材料中虚报项目进度,夸大项目成果。

3. 资金流向不明:巨额补贴资金被转移至私人账户,用于企业其他用途,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资金管理规定。

面对审计部门的调查,这家酒企承认了上述问题,并表示将积极配合整改。然而,这一事件暴露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惜虚构“非遗技艺”,骗取国家补贴。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影响了国家财政的合理使用。

其次,相关部门在审核过程中,存在监管不严、把关不严等问题。这使得一些企业有机可乘,利用政策漏洞谋取私利。

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对非遗项目的审核,严格审查申报材料,确保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对骗取国家补贴的企业进行追责,同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

3. 加强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4.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总之,酒企虚假申报“非遗技艺”骗取补贴,千万资金流向私人账户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切实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亳州新闻信息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安徽省亳州市新闻门户,整合政务动态、县区新闻、历史文化及民生热点,打造‘三个平台、一个智囊’的综合性信息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