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婚中介贩卖女童八字,家长收3万签字:“闺女活着嫁不起,死了值钱”
在我国的某些偏远地区,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正在悄然发生——阴婚中介贩卖女童八字。这些中介以“闺女活着嫁不起,死了值钱”的荒谬理由,将女童的八字作为商品进行贩卖,而一些家长为了所谓的利益,竟然签字同意。
阴婚,又称冥婚,是指死者的婚姻。在一些地区,人们认为通过冥婚,死者的灵魂可以得到安息,家族也能得到庇佑。然而,这种迷信却成为了某些不法分子谋取利益的工具。
据报道,这些阴婚中介通常会以高价收购女童的八字,然后将其作为商品贩卖给需要冥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往往被中介的谎言所蒙蔽,认为这是为女儿寻求一条“好出路”,甚至有人认为,女儿死后还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
一位受害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中介说,女儿活着嫁不起,死了值钱,我就签字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莫及。”这位家长的话,道出了无数受害家庭的心声。
据了解,这些阴婚中介通常会以3万元的价格收购女童的八字,而购买者则支付更高的费用。在这个过程中,中介从中赚取差价,而家长则得到了所谓的“好处费”。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呼吁,要加强对阴婚中介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贩卖女童八字的违法行为。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女儿的生命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事实上,阴婚贩卖女童八字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女童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社会风气。这种行为不仅让人痛心疾首,更让人对某些家长的道德沦丧感到愤慨。
为了遏制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对阴婚中介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贩卖女童八字的违法行为。
2. 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女儿的生命价值。
3.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犯女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惩处力度。
4. 加强社会监督,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的合力。
总之,阴婚贩卖女童八字的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毒瘤。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根除这一现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 • 村庙“送子仪式”变猥亵案:假和尚借信仰之名性侵留守妇女
- • 非遗传承人评选黑幕曝光:利辛柳编败给谯城药商因“不够国际化”
- • 雀巢亳州工厂再扩产,药食同源饮品直供欧美市场
- • 亳州四县同步暴雨致涝,村民划自制救生艇转移物资,共渡难关
- • 谯城社火大赛再创新高,30支高跷队精彩演绎二十四节气故事
- • 假发村遭遇跨境电商压价,村民集体转行做宠物假发寻求新出路
- • 光伏大棚助力亳州芍药种植,新能源农业每亩增收3万元
- • 龙虾节天价摊位费劝退小商户,主办方被指“只服务关系户”:一场美食盛宴背后的争议
- • 华佗故居修缮工程引发村民抗议:拆真建假,历史原貌遭破坏?
- • 殡葬改革强推火化,贫困户借高利贷买墓地致全家返贫:改革之痛与民生之困
- • 村庙“求子洞”性侵案:假和尚借“开光仪式”猥亵留守妇女,揭开信仰背后的黑暗面
- • 民俗学者联名 *** :华佗诞辰被商业化,文化传承面临危机
- • 蒙城县荣获“中国黄牛之都”称号,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
- • “双减”政策成效显著:亳州课后服务满意度达98%,学生体质合格率提升12%
- • “道宴”体验翻车:688元/位的“道德经套餐”竟成豆腐青菜摆盘秀?
- • 谯城区荣膺国家粮食产业强镇,年加工面粉突破100万吨再创辉煌
- • 亳州七中教育集团成立,助力城乡10所学校均衡发展
- • 亳州民乐团《十番锣鼓》奏响国家大剧院,非遗乐韵激荡京城
- • 利辛法院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入选省级典型,为企业创新维权注入强劲动力
- • 石弓镇矿山修复区现非法采砂,环保局长被实名举报,环保监管何去何从?
- • 药都夜经济品牌出圈,夜间消费占比突破40%:夜间经济新格局下的璀璨明珠
- •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安全隐患引关注
- • 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企业150家,中医药AI项目获亿元融资,助力创新创业新篇章
- • 蒙城农民画院携手LV推出 *** 丝巾,乡土图案惊艳市场,万元高价见证文化价值
- • 全球亳商大会设立“先贤精神奖”:传承名人文化,创新项目再获殊荣
- • 亳州学院新校区启用,全国首个中医药大数据实验室亮相
- • “乡贤调解室”村村覆盖,助力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纠纷超万件
- • 亳州中欧班列首发“乡村振兴专列”,万吨农品直达欧洲,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彩礼新规引发争议:男方县城买房须加女方名,否则婚礼当日罢亲
- • 市民举报“神医”华佗第78代传人非法行医,涉案金额超千万
- • 三国文化嘉年华盛大开幕,夏侯惇眼罩、曹植酒樽等文创单品热销
- • 全国首创中药材保险:为药农托底市场价格波动,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 • 校园“中央厨房”投用,日供餐20万份,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 • 非遗夜市点亮“皖北不夜城”,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夜经济活力无限
- • “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助力全国41.1万个项目,打造药王村等特色样板
- • 程家集非遗美食“贡品”利辛烧牛肉真空包装被曝含防腐剂超标,引发消费者担忧
- • 避坑指南:花戏楼砖雕值回票价,但门口“算命道士”专坑外地人
- • 亳州保税物流中心成功查获3吨走私犀牛角,跨国药材黑产链被一网打尽
- •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刷屏网络,引发社会关注
- • 小麦赤霉病致绝收,种子公司拒赔:农民自留种遭遇“正规渠道”困境
- • AI智能炒菜机复刻亳州名厨手艺,20秒出餐引资本追捧
- • 涡阳闸北镇创新养殖模式:光伏羊亮相,板上发电板下牧羊
- • 四县乡村教师联名控诉:扶贫支教补贴被克扣,月薪仅发60%,教育公平何在?
- • 亳州药膳大赛金奖菜品揭晓,茯苓八宝鸭与黄精煨土鸡成爆款佳肴
-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周启动,市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 • 亳州学院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开启历史性新篇章
- • “扶贫校车停运致学生辍学,家长骑三轮翻车悲剧:1死3伤,社会关注教育公平与安全”
- • 婚礼闹伴娘致精神分裂,男方家族扬言:“老祖宗规矩闹不起别嫁!”
- • “名人故事巴士”穿行亳州,扫码聆听曹操华佗传奇一生
- • 华祖庵引领全球中医朝圣地建设,打造文化康养IP新标杆
- • 全国首条中药材AI分拣线投用,效率提升10倍误差率趋零,开启中药产业智能化新时代
- • 人才共享机制破冰:高级技师跨县服务,按小时计费,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PM2.5浓度十年最低,首达国家一级标准
- • 亳州首推中医体质食疗外卖,茯苓包子、当归汤成爆款,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古井集团智能酿造车间投产,生产效率提升40%,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
- • “乡贤调解室”村村覆盖,化解矛盾超万起,助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
- • 亳州经开区荣膺国家首批“数字领航”园区,5G工厂覆盖率突破80%,引领区域数字化转型新潮流
- • 亳州经开区荣膺国家首批“数字领航”园区,5G工厂突破百家,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
- • AI智能炒菜机复刻亳州名厨手艺,20秒出餐引资本追捧,科技赋能传统美食
- • 农村厕所革命助力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 • 亳州冬至药膳宴开席,百桌“华佗养生锅”飘香老街,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
- •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招商会圆满落幕,签约238亿,30家上市药企共建研发中心
- • 《亳州名人年鉴》全球首部出版,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扫码即可了解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
- • 涡阳职高学生实习猝死电子厂,家属痛诉“每天工作12小时”:实习安全谁来保障?
- • 四县乡村教师流失严重:谯城年薪高2万,利辛村小只剩代课老人
- • “曹操脸谱盲盒”首发售罄,传统戏曲元素引爆二次元圈
- • 市公安局开展“警察蓝添彩生态绿”行动,重拳打击盗伐林木犯罪,破获盗伐林木案23起
- • 全国首家名人主题图书馆盛大开放,曹氏宗族文献藏量达10万册
- • 许褚家族墓群出土兵器文物,揭示三国猛将“虎痴”许褚的真实形象
- • 利辛红薯粉条出口量再创新高,欧美素食圈掀起“东方魔粉”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