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称号,“药都千年”年度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近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市的亳州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成为安徽省内继安徽省博物馆之后第二家获此殊荣的博物馆。与此同时,该馆举办的年度特展“药都千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物爱好者,累计观展人数突破百万人次,成为今年文化界的一大亮点。
亳州博物馆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自2002年开馆以来,始终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此次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是对亳州博物馆多年来努力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亳州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
“药都千年”是亳州博物馆今年的年度特展,以亳州作为“药都”的历史为背景,展示了亳州在中医药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展览分为“药都之源”、“药都之韵”、“药都之魂”三个部分,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等,生动地展现了亳州千年药都的历史变迁。
在“药都之源”部分,观众可以了解到亳州作为“药都”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其中,展示的《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让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药都之韵”部分则聚焦于亳州的历史文化,通过展示古代文物、民俗风情等,让观众领略到亳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一幅幅精美的古代壁画、瓷器、铜器等,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药都之魂”部分则展示了亳州在中医药事业中的辉煌成就,以及现代亳州在中医药产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创新发展。这一部分让观众看到了亳州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此次“药都千年”年度特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盛宴,也为亳州博物馆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据统计,自展览开幕以来,累计观展人数已突破百万人次,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专家学者。
亳州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以及“药都千年”年度特展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亳州在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实力。在未来的日子里,亳州博物馆将继续秉承“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大众”的宗旨,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 亳州考古新发现:商汤都城遗址大型祭祀坑改写夏商历史认知
- • 丧事跳脱衣舞成标配,家属称“不跳就是丢庄子故里的脸”
- • 道家养生宴变“腹泻宴”:市监局检测发现野菜含超标生物碱
- • 老子文化园扩建引发争议:村民高举《道德经》抗议强征麦田
- • 利辛一中高考移民事件发酵:25人户籍造假,副县长侄子涉案引关注
- • 全国首个“零碳药都”规划发布,新能源巨头争相布局未来绿色医药产业
- • 传统酱菜技艺传习所挂牌,三十八道古法工序非遗认证,传承千年的味道焕发新活力
- • 村庙“求子洞”性侵案:假和尚借“开光仪式”猥亵留守妇女,揭开信仰背后的黑暗面
- • 亳州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至30种,贫困患者费用全减免,健康扶贫再升级
- • 春蕾计划十年辉煌:3万女童重返校园,点亮希望之光
- • 马店孜镇复活“牛耕大赛”:黄牛罢工躺平,拖拉机趁机抢镜
- • 石弓山崖现神秘岩画,专家推测或为早期道家符箓
- • “五抓五促”模式: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的全国典型案例
- • 亳州历史名人影响力指数发布,曹操、华佗、张良领衔前三甲
-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亳州协同创新园盛大开园,签约沪苏浙项目50个,共筑创新发展新格局
- • 涡阳干扣面文化节盛大启幕,千米长桌宴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 • 县域养老院虐待事件频发,失能老人身上现淤青照片曝光引发社会关注
- • 乡贤理事会助力乡村治理,化解纠纷成效显著
- • 村庙“送子仪式”变猥亵案:假和尚借信仰之名性侵留守妇女
- • 亳州中医药大学华佗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青囊经》秘方研究课程体系正式纳入
- • 花戏楼夜市摊贩持证经营成本翻倍,摊主哭诉“卖100碗牛肉馍才够租金”
- • 蒙城法院拍卖“僵尸企业”,牛群当年畜牧场1元起拍无人问津,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
- • 老子文化园周边摊贩遭遇强拆,残疾摊主抗议:断了活路!
- • 文化保护与开发冲突:庄子文旅小镇建设引发古宅拆除争议
- • 蒙城牛肉产业集群产值破百亿,全链升级打造“从牧场到餐桌”新模式
- • 亳州-徐州携手共建淮海经济区物流枢纽,中药材48小时直通连云港
- • 跨县黑车产业链曝光:景区间拼车乱象丛生,投诉 *** 形同虚设
- • 石弓山石窟探秘:千年佛像群藏深山,徒步路线与文物保护提醒
- • 亳州经开区荣膺国家首批“数字领航”园区,5G工厂覆盖率再创新高
- • 冷链物流园变身“贵族仓库”:贫困户月租竟达市场价三倍
- • 全球亳商大会设立“先贤精神奖”:传承名人文化,创新项目再领风骚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盛大开馆,百件作品精彩呈现三国风云
- • 亳州非遗技艺扶贫工坊开班,助力500名残疾人掌握手艺增收新技能
- • 扶贫资金建冷链物流园,建成后的租金高昂拒纳贫困户引发争议
- • 谯城区试点“绿电积分”政策,居民低碳行为可兑换生活用品
- • 西淝河湿地秘境:划船探鹭鸟天堂,摄影师蹲守日出攻略
- • 老庄故里之争再起:涡阳蒙城互斥对方篡改史料,学者呼吁搁置争议
- • 政府叫停白酒扩产项目,转向药膳食品新赛道:争议中前行的产业转型之路
- • 亳州荣登“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榜单,三国文化IP价值突破百亿大关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亲情守护,法律维权
- • 留守妇女被“女德班”洗脑: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修炼柔德”,引发社会热议
-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什么是它?
- • 50位农民获高级农艺师认证,乡土专家评职称新篇章
- • 假发村童工现象回潮:14岁少女日编10顶假发,月薪800元
- • 亳州荣膺“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三国文化IP价值突破百亿大关
- • 华祖庵开启全球中医朝圣地建设,助力文化康养IP打造
- • “快递进村”工程圆满收官,354个行政村实现当日达,助力乡村振兴
- • 皖北民歌大赛冠军风波:方言歌词疑为AI生成,评委听不懂引发争议
- • 亳州白芍GAP基地荣获欧盟认证,中药材出口价格翻倍增长
- • 避坑警告:揭秘“庄子故里”得道鸡犬升天”雕塑群背后的真相——实为乡镇企业广告牌
- • “零彩礼”现象背后:新娘敬茶竟成天价改口费,一次收费高达1万元
- • 天静宫抽签骗局:解签道士诱导老人转账“消灾”,单日敛财超10万
- • “网红葡萄”滞销变猪食,果农投资反欠百万:一场农业投资的悲剧
- • 千年曹操贡酥重现江湖,考古团队破解东汉墓壁画烘焙密码
- • 亳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盛大投产,比亚迪项目助力万人就业
- • 亳州宗教渗透扶贫村调查:揭秘乡镇23处非法教会,信徒多为贫困户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提升至60%,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龙虾节变“天价节”:一只麻辣小龙虾卖68元,游客纷纷投诉
- • 扶贫牛被村主任盗卖,销赃记录直指县接待办食堂:揭开贫困地区腐败黑幕
- • “名人故事巴士”穿行亳州,扫码聆听曹操华佗传奇一生
- • 亳州天空农场实验成功:30层高楼无土栽培500种药材,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 • 亳州十景乡村版评选落幕,全域旅游收入再创新高
- • “送教上门”服务重度残疾儿童,年度累计课时突破2万,照亮特殊教育之路
- • “湿地摄影大赛”曝丑闻:获奖者涉嫌PS合成濒危鸟类,荣誉被剥夺引发热议
- • 宗族争庙会头香械斗:两姓持械混战致6人重伤,传统冲突引发社会关注
- • 全球首条量子中药萃取生产线在德国投产,德国企业投资20亿欧元助力中医药国际化
- • 涡阳“秸秆变肉”工程:生态养殖助力农业废弃物难题破解
- • 全国首个“建安七子”诗词吟诵大赛在亳启动,传承经典文化新篇章
- • 谯城牛集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成立,化解率高达98%,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 • 茅台镇假酒“丧宴”强制消费,一桌8888元,不摆被骂“不孝”:传统习俗还是变相敛财?
- • 涡阳“光伏+金银花”立体农业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翻两番
- • 城郊村彩礼新规引发热议:男方县城购房须加女方名,否则婚礼当天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