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扩面,企业购地成本直降30%助力企业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推出土地改革政策,旨在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近日,安徽省亳州开发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将改革范围扩大至全区,为企业购地成本直降30%,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标准地”改革是指政府将土地划分为若干标准地块,对企业实行“先租后让、先评后定、带项目供地”等政策,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亳州开发区此次改革扩面,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亳州开发区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在土地资源紧张、企业用地成本较高的背景下,如何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成为了开发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标准地”改革扩面,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改革后,亳州开发区将按照“一企一策、一地一策”的原则,对企业购地成本进行直降30%。具体措施包括:
1. 降低土地出让底价。政府将根据市场行情和土地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土地出让底价,确保企业购地成本降低。
2. 优化土地供应方式。实行“先租后让、先评后定、带项目供地”等政策,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
3. 提供优惠政策。对企业购地、建设、运营等环节提供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支持,减轻企业负担。
4. 加强土地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等行为,确保土地市场秩序稳定。
“标准地”改革扩面,为企业购地成本直降30%,对亳州开发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改革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改革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亳州开发区的竞争力。
亳州开发区此次“标准地”改革扩面,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企业纷纷表示,此次改革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改革也有利于提升亳州开发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亳州开发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同时,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亳州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扩面,企业购地成本直降30%,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改革政策的推动下,亳州开发区必将在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 • 假发村遭遇跨境电商压价,村民集体转行做宠物假发
- • 谯城蒙城快速路塌方事件引发追责风暴,四县交通局长集体被约谈
- • 亳州四县中考体育评分标准不一,家长呼吁全市统一标准
- • 四县合建中药材期货交易所:布局全球市场,争夺定价话语权
- • 蒙城低碳牧场认证通过,每头牛减碳1.2吨获国际认可,引领绿色养殖新潮流
- • “美食盲盒列车”首发,乘客惊喜体验曹操贡酥、华佗蜜饯
- • 亳州冬至药膳宴开席,百桌“华佗养生锅”飘香老街,传承千年养生文化
- • 亳州民俗学者联名抗议:政府将庄子诞辰改为商业促销节引发社会关注
- • 乡村教师发明“蚯蚓粪种植箱”,带学生种菜养活全校食堂
- • 传统蓝印花布数字化复刻:AI助力还原失传百年的草木染配方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奏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户的“晴雨表”
- •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30万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 • 涡阳干扣面文化节盛大开幕,千米长桌千人同食创纪录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5%,年产沼气助力20万户家庭生活
- • 四县婚庆公司联控风波:婚纱摄影捆绑“孝心套餐”,不买被骂不孝引众怒
- • 村民集资建“道德经塔”反被踢出管理,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一场道德与利益的冲突
- • 涡阳蒙城争夺庄子研学基地:跨县教材标注引发口水战
- • 华佗诞辰祭祀变“天价香火局”:一炷香888元,村民怒斥“神医成了提款机”
- • 我国PM2.5浓度创十年新低,空气质量首达国家一级标准,绿色生活迎来新篇章
- • 亳州乡村CEO计划扬帆起航,百名青年返乡领办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 • 暴雨无情冲垮扶贫豆腐作坊,20户脱贫户返贫:保险单竟是“假面”!
- • 亳州“智慧粮仓”工程启动,AI温控系统助力储粮损耗降低30%
- • 芡河生态游:泛舟荷花荡,聆听老船夫讲述“庄子钓鱼”传说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成效显著,渔民年增收2万元转型护水员
- • 四县养老院虐待丑闻:失能老人身上现皮带抽打伤痕,社会关注养老机构监管问题
- • 国际中医药博览会盛大开幕,30国代表共议“一带一路”药贸合作新篇章
- • 亳州农村扶贫饮水工程造假风波:利辛砷超标井被贴“安全达标”封条
- • 芍花节盛况空前,农旅融合助力增收超10亿
- • 首届“华佗养生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中医名家齐聚论道
- • 亳州四县扶贫资金审计疑云:谯城区千万补贴去向之谜
- • 涡阳“光伏+金银花”立体农业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翻两番
- • 亳州小吃华丽转身,牛肉馍速冻版年销破亿,预制菜市场再掀热潮
- • 亳州小麦单产再创新高,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
- • “道家养生宴”天价宰客:一盘野菜688元,游客吐槽“吃的是空气”
- • 亳州智慧农业云平台上线,万亩农田迈向AI精准灌溉新时代
- • 乡村教师发明“蚯蚓粪种植箱”,带领学生种菜养活全校食堂
- • “智慧农业”成摆设:千万财政投入的物联网系统为何从未联网?
- • 秦凤玉强调:提升城市运营能力,打造“气质品牌”,入选年度重点工作
- • 婚俗新规:新娘须穿汉服行“髑髅之礼”,跨头骨称“看破生死”
- • 淮河生态经济带市长论坛在亳召开,共绘流域发展新蓝图
- • 老子文化节变传销大会:千人交5万拜“道商导师”,实则兜售三无保健品
- • 婚俗新规:新娘须穿汉服行“髑髅之礼”,跨头骨称“看破生死”——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 • 殡葬改革引发悲剧:强拆家族祖坟,村民深夜抢遗骨与执法队爆发冲突
- • 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会在亳召开,亩增收500元创新标杆
- • 亳州试点“乡村振兴贷”:无抵押信用贷款助力千户农企发展
- • 暴雨肆虐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引千人堵路 ***
- • 亳州首创“药材交易信用码”,让假劣中药无所遁形
- • 药商直播卖“曹操养生秘方”被立案,专家斥其伪科学营销
- • 亳州市委党校举办读书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步推进作风建设
- • 利辛农民自造“抗洪神器”:废旧油桶组装成救生艇获国家专利
- • 丹城古镇复活计划:空置商铺重焕生机,游客感叹“鬼城”再现辉煌
- • 民办幼儿园学费两年涨60%,教育局回应“市场调节”遭家长联名投诉
- • 村村通公路裂缝堪比拳头大,包工头涉嫌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争议
- • 涡阳光伏扶贫电站助力脱贫,累计发电20.75亿千瓦时,惠及30万户次
- • 雀巢亳州工厂扩产,药食同源饮品直供欧美市场
- • 古井贡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投产,引领行业迈向新高度,生产效率提升10倍创行业标杆
- • 村民集资建“南华经塔”却禁本地人入内,外地游客收费888元: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冲突
- • 合建垃圾焚烧厂遭遇四县村民联名抵制:拒绝成为“毒气试验田”
- • 石弓镇石碑拓印体验火爆:千年摩崖石刻遭遇“到此一游”涂鸦,传统文化传承引热议
- • 跨县黑车产业链曝光:景区间拼车乱象丛生,投诉 *** 形同虚设
- • 亳州天空农场实验成功:30层高楼无土栽培500种药材,引领现代农业新潮流
- • 非遗夜市点亮“皖北不夜城”,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夜经济活力无限
- • AI智能炒菜机复刻亳州名厨手艺,20秒出餐引资本追捧
- • 华祖庵银杏季:千年古树下抄经祈福,中医养生下午茶,一场穿越时空的养生之旅
- • 央视《风味原产地》聚焦亳州酱菜,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传承千年风味魅力
- • 蒙城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盛大启用,3000名儿童享受“ *** 家长”贴心服务
- • 零碳校园光伏项目助力减排,年减碳量超万吨,绿色校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 • 皖北最大光伏蘑菇大棚投产,新能源与农业融合发展年产值突破5亿
- • 亳州荣膺“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三国文化IP价值突破百亿大关
- • 华佗五禽戏荣登联合国非遗名录,全球习练者突破500万,传统养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西淝河污染事件:扶贫鱼塘绝收,养殖户无奈喝农药逼环保局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