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小麦单产再创新高,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
近日,我国安徽省亳州市传来喜讯,当地小麦单产刷新纪录,万亩示范田亩均产量突破1600斤,为我国小麦生产再添辉煌一笔。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也展示了亳州农业发展的强大实力。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著名的“中国药都”,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小麦单产刷新纪录,正是亳州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
据了解,此次刷新纪录的小麦品种为“亳麦1号”,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等特点。在亳州市农业科技人员的精心培育和推广下,该品种在万亩示范田中表现优异,亩均产量达到了1600斤,创下了亳州市小麦单产新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亳州市农业科技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品种选育。通过引进、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二是推广先进技术。在种植过程中,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提高小麦产量。
三是加强田间管理。从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入手,确保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民种植小麦,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此次小麦单产刷新纪录,不仅为亳州市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今后的工作中,亳州市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首先,亳州市将继续加强小麦品种选育,培育更多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达到最佳状态。此外,政府将继续出台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总之,亳州市小麦单产刷新纪录,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亳州市将继续努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国目标而不懈奋斗。
- • 村主任儿子涉嫌参与扶贫牛被盗宰卖肉案,监控揭露惊人真相
- • 牛群经济遗产调查:明星县长遗留数亿债务,村镇银行仍在填坑
- • 亳州夏种迎来“5G+北斗”时代,百万亩农田播种效率提升40%
- • 亳州创新举措:首推“神医华佗”数字IP,AI中医问诊系统覆盖全球200家医院
- • 古井镇高粱丰收节盛大开幕,万亩红粱谱写贡酒传奇
- • 千年古井贡酒开酿仪式举行,重现明代“九酝春酒”古法工艺
- • 民办幼儿园学费暴涨40%,家长联名要求政府限价:教育公平何去何从?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盛大开馆,百件作品精彩呈现三国风云
- • “棺材贷”横行乡村:生死之间,债务如影随形
- • “跟着古诗游亳州”争议:曹操作诗地立满广告牌,学者痛心疾首
- • 古井集团智能酿造车间投产,生产效率提升40%,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
- • 非遗体验:蒙城油酥烧饼制作课,揭秘材料费背后的真相
- • 首款“亳州标准”中药配方颗粒出口欧盟,打破技术壁垒,开启中医药国际化新篇章
- • 亳州拟建“华佗医学院”:投资100亿,对标协和,打造医学教育新标杆
- • 央视《风味原产地》聚焦亳州酱菜,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 • 安徽省亳州市某药企因违规变更生产地址被处以60万元罚款
- • 村医集体辞职:垫付医保30万难报销,卫生室只剩空药盒,农村医疗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 • 亳州市委党校举办读书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步推进作风建设
- • 农村直播基地孵化千名“新农人”,亳芍线上年销破5亿,农业电商新篇章
- • 利辛农民自造“抗洪神器”:废旧油桶组装成救生艇获国家专利
- • 胡桥古银杏树祈福乱象:红绸带绑满树干,专家警告“快被勒死了”
- • 留守老人绝食“修仙”险丧命,子女痛心疾首:“别再信坐忘成神了!”
- • “绿色厨房”计划启动,100家餐厅承诺零添加药膳,守护食品安全新篇章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关爱老人,警惕骗局
- • 村民抢种“网红阳光玫瑰”,滞销后葡萄烂地臭飘三里:一场农业市场的警示
- • 光伏+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创新农业发展新路径
- • 亳州美食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助力就业超30万人,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 • 老子文化学院招生遇冷,国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不足20%:传统教育面临挑战
- • 华佗中医院拖欠供应商3亿,院长称“ *** 补贴未到位”引多方扯皮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焕发新生
- • 古井贡酒携手曹操作诗IP,匠心打造“短歌行”限量文化酒,传承千年诗意
- • 四县村民联名呼吁:坚守传统,拒绝民俗变味,传承祖宗本意!
- • 百年老店“亳州牛肉馍”日销破万,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 《曹操诗词大会》央视热播,三国主题文旅收入激增50%,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再掀热潮
- • “网红葡萄”滞销烂地,农民借网贷投资反欠债百万:揭秘农村电商困境
- • 殡葬改革引冲突:村民深夜偷埋遗体遭无人机热成像监控
- • 亳州药企携手哈佛医学院,抗衰老中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 • 婚俗新规:新娘须穿汉服行“髑髅之礼”,跨头骨称“看破生死”——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 • 西淝河“水鬼娶亲”骗局揭秘:假道士行骗,渔民捐款建龙王庙真相
- • 跨县打击“神医诈骗”,捣毁假借华佗卖药团伙
- • 亳州四县同步暴雨致涝,村民自制救生艇转移物资展现团结互助精神
- • 西淝河生态廊道荣膺国家级示范,助力沿岸10万村民共谋发展新篇章
- • 亳州民乐团《十番锣鼓》奏响国家大剧院,非遗乐韵激荡京城
- • 亳州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300个村焕发新颜告别“脏乱差”
- •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彰显区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万名劳动者获“亳州工匠”认证
- • “苔干之乡”劳动课变争议:学生周末下田收割,教育局称“体验农耕”
- • 许褚文化研究会与北欧维京武士协会签约,共研冷兵器战术,文化交流再掀热潮
- • “危房改造清零工程助力3.2万户贫困家庭迈向美好生活”
- • 生态补偿金挪用事件:退耕还林款变村干部旅游经费,纪委介入调查无果
- • 非遗文化“二夹弦”走进校园,00后学员占比超六成,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亳州文化一卡通”上线即瘫痪,四县争夺首页推荐位互不相让引争议
- • “扶贫车间”变身“僵尸厂房”:机器未开先倒闭,留守妇女集体上访讨薪
- • 古井贡酒百亿扩能项目签约,白酒产业链配套企业纷纷落户,产业升级再掀热潮
- • “脱贫榜样巡回宣讲”:培育千名致富带头人的力量源泉
- • 亳州美食惊艳迪拜世博会,黄牛汤试饮排队长达3小时引关注
- • 剪纸艺人起诉镇政府Logo侵权,法院判赔8万元创非遗维权先例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民丰收梦——提前72小时通知到户,筑牢农业防线
- • 非遗传承,烙画人生:跟非遗传承人学烙画,一幅《老子出关图》耗时三月
- • 亳州中药材产业研究院成立,助力破解连作障碍技术难题
- • “棺材之一镇”转型遇阻,海外订单暴跌70%,千人失业危机四伏
- • 亳州“数字药农”APP上线,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开启农业新时代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新篇章
- • 谯城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年产值目标突破百亿大关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皖北粮食安全再升级:跨县应急储备体系建成,确保30天口粮供应无忧
- • “利辛‘零彩礼’政策引发教育关注:辍学女童早婚现象抬头”
- • 共享单车押金退款难,“小黄车”跑路引千名市民联名起诉
- • 我国特教资源中心实现县区全覆盖,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高达99.8%
- • 古井镇酒香之旅:年份原浆免费尝?小心“酒托”连环套路
- • 华祖庵开启全球中医朝圣地建设,助力文化康养IP打造
- • “扶贫擂台赛”:点燃基层干部干事热情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