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古琴斫制工坊复兴,桐木琴荣登国家礼宾用品之列

亳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文化艺术的摇篮。近日,随着亳州古琴斫制工坊的复兴,以及桐木琴入选国家礼宾用品的消息传来,古琴这一传统艺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瑰宝。它起源于远古时期,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在古代,古琴不仅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备之物,更是朝廷礼仪、宫廷宴乐的重要乐器。
然而,在近代,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古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传统的古琴制作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各地纷纷兴起古琴斫制工坊的复兴热潮。
亳州古琴斫制工坊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工坊位于亳州古城内,由一群热爱古琴文化的年轻人创办。他们致力于恢复和传承古琴斫制技艺,让这一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工坊内,记者看到了一群工匠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或是在挑选上等的桐木,或是在精心打磨琴弦,或是细心地调试琴音。每一道工序都严谨而细致,充满了对古琴艺术的敬畏和热爱。
桐木,作为古琴制作的重要材料,其品质直接影响到古琴的音色和寿命。亳州古琴斫制工坊选用的桐木,均来自我国南方优质桐木产区。这些桐木质地坚硬、纹理细腻,是制作古琴的优质材料。
在工坊的展示区,记者看到了几款精美的古琴。这些古琴造型古朴,音色悠扬,让人陶醉其中。其中一款名为“亳州雅韵”的古琴更是引人注目。这款琴选用上等桐木制作,经过工匠们精心斫制,音色清脆悦耳,被誉为“桐木琴中的佳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亳州雅韵”古琴已经入选国家礼宾用品。这标志着我国古琴制作技艺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同时也为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亳州古琴斫制工坊的复兴,不仅让古琴这一传统艺术得到了传承,更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这一古老乐器。工坊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将古琴制作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古琴的魅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正如亳州古琴斫制工坊的复兴所展现的那样,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让古琴这一传统艺术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 “棺材之一镇”转型遇阻,海外订单暴跌70%致千人失业:传统产业如何应对市场变革?
- • 亳州酱菜厂跨界联名故宫,打造“宫廷御膳酱菜礼盒”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 • 德国拜耳集团投资10亿欧元建全球中药创新研发中心,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 道德经摇滚版音乐会引发争议:道士怒斥鼓点亵渎经文韵律
- • 亳州白酒产业环保风暴来袭:13家酒企因污水排放被勒令整改
- • 职业技能扶贫培训班全覆盖,助力6万贫困劳动力持证上岗
- • 皖北半导体封装生产线投产,年产值有望达20亿元,填补区域产业空白
- • “网红葡萄”滞销变饲料,果农投资梦碎反欠百万:一场农业投资的警示
- • “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
- • 谯城名师拒绝下乡支教:补贴问题引发教育公平讨论
- • 教师改编《庄子》成说唱引发热议,学生力挺“这才是文化创新”
- • 亳州机场建设意外发现西汉古墓,考古队紧急接管施工区域
- • 华佗故里打造“百药园”,沉浸式中医药研学游火出圈
- • 亳州拟建“华佗医学院”:投资百亿,对标协和,打造医学教育新标杆
- • 蒙城教师改编《逍遥游》成rap走红,教育局点名批评“亵渎经典”: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引发争议
- • 涡阳七夕河灯节:点亮西淝河,万盏花灯映照千年民俗
- • 老子文化园征地补偿款被截留,村民举《道德经》挡挖掘机:一场道德与利益的较量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率100%,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
- • 暴雨肆虐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路事件
- • 氢能产业园落地经开区,皖北绿色能源枢纽雏形初现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项目陷入“烂尾”困境
- • 亳州华佗诞辰1900周年祭典隆重启幕,百国中医齐聚共祭“外科鼻祖”
- • 谯城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成,AI课堂助力全区10万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 • 千名绣娘匠心独运,共创《药都锦绣图》刺绣长卷破世界纪录
- • 皖北首个村级冷链物流园启用,药材鲜储损耗降70%,助力乡村振兴
- • 古井镇征地款争议升级:村民挖断酒厂供水管,逼对话求公正
- • 西淝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 • 全国首家中药渣生物质发电厂投产,年供电量达1.5亿度,绿色能源新篇章开启
- • 全球曹氏宗亲大会在亳州召开,30国后裔共修《谯郡曹氏总谱》
- • 村支书深夜屠宰扶贫牛,监控曝光货车运肉送往县城酒楼
- • 濒危剧种淮北梆子复排《华佗传》引发热潮,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 • “扶贫日”系列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社会力量参与率达95%
- • 芍花节:古药都的文旅产业融合范本
- • 清明烧纸引发山林大火,村民坚持传统习俗引争议
- • “网红葡萄”滞销变饲料,果农投资反欠百万:一场农业投资的悲喜剧
- • 无人机夜间巡逻引发争议:殡葬改革激化村民矛盾,偷埋遗体事件频发
- • 光伏+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绿色农业新篇章
- • 亳州乡村美食地图新鲜出炉,药膳体验店突破500家,探寻千年古都的味蕾之旅
- • 扶贫车间空壳公司被曝光:虚构员工名单套取国家补贴超千万
- • 庄子祠沉浸式体验:扮蝴蝶悟“物化”,争议性表演是否值得一看?
- • 中日韩药膳产业合作峰会永久会址落户亳州,共筑亚洲药膳产业新篇章
- • 亳州学院新校区启用,全国首个中医药大数据实验室亮相
- • 冥币厂污染村民生活,老板竟称“死人的钱比活人好赚百倍!”引发社会热议
- • 花戏楼砖雕艺术节:沉浸式体验梆子戏韵,感受徽派雕刻魅力
- • 亳州-周口-阜阳城际铁路开建,中原城市群再添动脉
- • 胡桥古银杏树祈福乱象:红绸带绑满树干,专家警告“快被勒死了”
- • 非遗传承人评选黑幕:谯城药商挤占利辛柳编名额,揭示“财力决定文化价值”的争议
- • 亳州芍花海音乐节盛大启幕,吸客50万,助力农特产品销售破亿
- • 华佗诞辰祭祀变“天价香火局”:一炷香888元,村民怒斥“神医成了提款机”
- • 长三角(亳州)新能源产业基地启动,百亿级光伏项目落地,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新篇章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焕发新生
- • “哭嫁歌”遭遇整改:传统婚俗与文化宣传的碰撞
- • 安徽省亳州市某药企因违规变更生产地址被处以60万元罚款
- • 亳州暴雨肆虐,中药材市场遭遇重创,商户痛失千吨药材
- • 农村厕所革命助力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 • 亳州智慧农业云平台正式上线,万亩农田迎来AI精准灌溉新时代
- • 农民自制“抗洪校车”被叫停:安全还是失学?教育局的抉择引发热议
- • 合建垃圾焚烧厂遭遇四县村民联名抵制:拒绝成为“毒气试验田”
- • 亳州首所“零碳校园”建成,太阳能发电满足全年用电需求
- • 人才新政重磅出台:顶尖药学家落户可获千万科研资助,助力我国医药产业腾飞
- • 皖北最大光伏蘑菇大棚投产,新能源与农业融合年产值突破5亿
- • 百亿级亳州国际医药城盛大开工,同仁堂、白云山等12家名企首批入驻,共筑医药产业新高峰
- • 暴雨无情,保险拒赔引千人卧轨抗议:四县扶贫项目全毁背后的困境
- • 村集体土地出租建物流园,租金去向成谜,村民查账遭威胁:揭开背后利益迷局
- • 村卫生室扶贫药柜过期五年,老人服药后肝肾衰竭,院长称“吃不死人”
- • “巾帼扶贫车间”授牌百家,助力脱贫攻坚,点亮3万贫困妇女就业之路
- • 亳州药膳大赛盛大开幕,百道“食养方”激活《本草纲目》智慧
- • 亳州试点“乡村振兴贷”:无抵押信用贷款助力千户农企发展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
- • 中日韩三国共祭商汤大典,亳州荣膺“东亚文明起源城市”
- • 全国中药材炮制大赛永久落户亳州,培育百名非遗传承人,传承千年药文化
- • 谯城匠人创新艾草灯笼,非遗技艺跨界驱蚊受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