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碳减排工作。在农业领域,实现碳中和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近日,安徽省亳州市正式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树立了榜样。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著名的“药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碳中和工作,经过深入研究,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碳中和路线图。
该路线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亳州市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设施农业,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二、推广低碳农业技术。亳州市将加大对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如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等。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三、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亳州市将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沼气发电等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四、加强农业碳排放监测。亳州市将建立健全农业碳排放监测体系,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为碳减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五、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亳州市将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业企业、农民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同时,加大对农业碳中和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农业碳中和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亳州市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业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农业碳中和工作。
2. 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业企业、农民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
3.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业碳中和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碳中和工作的认识。
4. 加强培训与交流。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农业企业、农民的低碳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农业碳中和工作。
5. 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健全农业碳中和考核评估体系,对各地农业碳中和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亳州市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旨在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亳州市将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 • 巩店梨花节“以花代币”:摘花换门票致梨园秃了一半
- • “棺材第一镇”转型遇阻,海外订单暴跌70%致千人失业:传统产业的困境与转型之路
- •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居民戴耳塞睡觉仍被凌晨卸货吵醒,如何解决夜间噪音污染问题?
- • 扶贫车间变“僵尸厂房”:机器未开先倒闭,留守妇女集体 *** 讨薪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盛大开馆,百件作品精彩呈现三国风云
- • 江淮汽车蒙城基地投产,新能源物流车年产能再攀新高
- • 危房改造清零工程助力3.2万户贫困家庭迈向安居乐业新生活
- • 苔干合作社分红现场:农户更高领20万,订单农业初显成效
- • 亳州市实施“351”医保政策,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以下,助力脱贫攻坚
- • 涡河航道升级助力物流降本增效,实现30%成本节约
- • 老砖雕技艺焕新明清建筑,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圆满竣工
- • 长三角(亳州)新能源产业基地启动,百亿级光伏项目落地,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新篇章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揭开贫困背后的黑暗面
- • 乡村小学撤并,校舍变养鸡场,村民怒斥“教育不如禽畜”
- • 亳州数字药都平台正式上线,区块链技术助力药材“全链溯源”
- •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区挂牌,百亿级“世界药都”计划正式启动
- • 亳州方言语音库上线,AI合成百岁老人讲述老城故事,传承千年文化记忆
- • 飞地经济背后的黑幕:涡阳企业在利辛建污染厂,税收分成暗箱操作引发争议
- •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抬棺材堵镇政府,高呼“老子说生死自然”
- • “药都硅谷”揭牌仪式圆满举行,AI制药与合成生物学赛道迎来新篇章
- • 亳州夏种迎来“5G+北斗”时代,百万亩农田播种效率提升40%
-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周启动,市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周启动,市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 • 探寻千年古韵,曹操贡酥再现汉代风味——考古专家助力复原汉代配方
- • 亳州酱菜古法工艺申遗成功,38道工序坚守百年匠心传承
- • 北关老街变脸:百年药铺摇身一变网红奶茶街,老亳州人痛呼“丢了魂”
- • “绿色厨房”计划启动,100家餐厅承诺零添加药膳,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四县联查“邪教民俗”:警惕假借华佗炼丹、老子养生、庄子悟道洗脑
- • “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入选乡村振兴全国示范:创新之路助力乡村发展
- • 殡葬改革强推火化,贫困户借高利贷买墓地致全家返贫:改革之痛与民生之困
- • 长三角首个“中药产业特区”在亳州落地,税收优惠叠加用地保障助力产业发展
- • 《华佗》首演门票3分钟售罄,濒危剧种淮北梆子焕发新生
- • 巩店百年梨园花期攻略:摄影大赛引爆热潮,村民增收“花瓣保护费”
- • 张园汉墓文物特展盛大开幕:曹操家族珍宝首次亮相,预约攻略助您一睹为快!
- • “彩礼贷”席卷扶贫村:小伙为娶亲背债20万,全家返贫悲剧再上演
- • 《曹操讲坛登陆学习强国,千万网友追更三国治国智慧》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交织的酒文化新篇章
- • 华佗-庄子-老子文化走廊三日游:门票支出高达七成,揭秘花费清单背后的文化魅力
- • 花戏楼夜市摊贩持证经营成本翻倍,摊主哭诉“卖100碗牛肉馍才够租金”
- • 我国特教资源中心实现县区全覆盖,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高达99.8%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焕发新生
- • 古井贡酒携手曹操作诗IP,推出“短歌行”文化联名款,拓展高端市场新篇章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亲情守护,法律维权
- • “道家养生宴”天价宰客:一盘野菜688元,游客吐槽“吃的是空气”
- • 古井贡酒跨界药膳,醉香牛肉馍首日热销10万,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
- • “名人故事巴士”穿行亳州,扫码聆听曹操华佗传奇一生
- • 亳州机场正式通航,首飞航线直达北京、广州,开启城市新篇章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焕发新生
- • 谯城名师拒绝下乡支教:补贴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 • 药企绿色转型新篇章:10家龙头药企携手投资5亿改造废水处理系统
- • 老砖雕技艺复活明清建筑,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竣工:古韵新生的文化传承之旅
- • 蒙城农村现“共享墓地”:扫码可租骨灰格位,年付租金引发伦理争议
- • 皖北民歌大赛疑云重重:黑哨风波引发争议,评委涉嫌收钱保送关系户,冠军方言让观众一头雾水
- • 全国中药材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破2000亿,亳州稳居全球第一
- •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社会关注
- • 亳州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300个村焕新颜告别“脏乱差”
- • 深度调查:亳州旅游收入暴涨背后,原生文化正在加速消亡?
- • 江淮汽车蒙城基地盛大投产,新能源物流车年产能突破10万辆
- • 跨县假种子产业链揭秘:蒙城包装、涡阳贴牌、利辛会销洗脑
- • 丧葬乐队跳脱衣舞引发村民围攻,执法队遭围攻:传统观念与现代冲突的尴尬局面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引发争议,文物局执法遭遇暴力围攻
- • 网红卜卦风潮席卷农村:老人为孙子前程打赏算命主播,倾家荡产现象令人堪忧
- • 假发村遭遇跨境电商压价,村民集体转行做宠物假发寻求新出路
- • 亳州二夹弦非遗剧团惊艳欧洲,传统戏曲魅力征服海外观众
- • 亳州共享药房创新上线:扫码借名贵中药材,押金高达百万
- • 中药饮片智能分拣中心启用:机器人替代千人岗位引发失业争议
- • 假农药致万亩大豆绝收,经销商辩称“农民自己不会打药”
- • 古井贡酒携手曹操作诗IP,匠心打造“短歌行”限量文化酒,传承千年诗意
- • 北关历史街区荣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年营收突破10亿大关
- • 网红卜卦风潮席卷农村:老人为孙子前程倾囊打赏,算命主播竟成“致富神话”
- • 亳州辣椒产业联盟成立,谯城辣椒酱出口全球30国,助力乡村振兴
- • 千年古井贡酒开酿仪式举行,重现明代“九酝春酒”古法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