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实施“351”医保政策,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以下,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我国 *** 高度重视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助力脱贫攻坚。近日,亳州市正式实施“351”医保政策,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以下,为贫困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351”医保政策是指,贫困人口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在1万元以下的部分,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剩余部分由 *** 通过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确保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以下。
亳州市作为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一直将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放在首位。为了确保“351”医保政策落到实处,亳州市 ***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电视、广播、 *** 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351”医保政策,让贫困人口充分了解政策内容,提高政策知晓率。
二是简化报销流程。在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结算窗口,实现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即时结算,减轻贫困患者经济负担。
三是强化监管力度。对医疗机构执行“351”医保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 *** 加大对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资金投入,确保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以下。
“351”医保政策的实施,为亳州市贫困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案例一:王女士是亳州市某贫困村的村民,患有慢性病,长期服药。自从“351”医保政策实施后,她每年在医疗机构自付的费用从原来的5000多元降至不足1000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案例二:张先生是亳州市某贫困村的贫困户,因意外事故导致腿部骨折,住院治疗期间花费近2万元。在“351”医保政策的帮助下,他自付费用仅为1000多元,成功渡过难关。
“351”医保政策的实施,不仅让贫困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还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政策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总之,亳州市“351”医保政策的实施,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在今后的工作中,亳州市将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为贫困人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 西淝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助力绿色发展
- • “鼓盆而歌”丧仪变闹剧:家属雇人唱《小苹果》,老者怒砸音响
- • 亳州首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正式启用,道地药材品种超2000个,守护中医药瑰宝
- • 秋日摄影黄金路线:湿地候鸟、千年银杏与万佛塔落日的绝美邂逅
- • 棺材小镇职校殡葬礼仪专业引热议:学生戴孝排练惊动村民
- • 亳州携手拼多多打造战略新篇章,百村直播基地助力万名村播崛起
- • “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共建美好家园
- • 全国首条药膳自动化生产线正式启用,日产30万份即食养生汤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亳州方言保护计划遇冷:百万录音点击量不敌网红翻唱《学猫叫》
-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亳州协同创新园盛大开园,签约沪苏浙项目50个,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亳州药商创新举措:首推“区块链中药溯源”,扫码即可了解种植、加工全流程
- • 蒙城黄牛戴上“智能项圈”,大数据养殖助力产值提升30%
- • 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4.0版,亳州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打造高效审批新标杆
- • 亳州首所专门学校揭牌,开启个性化矫正问题青少年新篇章
- • 四县博物馆借展纠纷升级:蒙城县拒还商代青铜器,称利辛安保如菜市场
- • 亳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助力中医药数据要素价值激活
- • 千年古韵遇现代风华——北关老街“千年药香”非遗市集盛大开市
- • “利辛‘假发村’年产值破5亿,村民靠接发手艺盖起小洋楼”
- • “巩店梨花节‘以花抵票’引争议:游客摘花换门票致梨树折损过半”
- • 村村通扶贫路塌陷变“搓衣板”,施工方承认掺入30%建筑垃圾引发社会关注
- • 谯城区辣椒产业升级,助力全国辣椒市场“亳州产”占比三成
- • 全球亳商大会签约重点项目89个,侨商投资占比超六成,共绘合作新篇章
- • 《亳州名人年鉴》全球首部出版,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全球首条区块链中药材溯源链正式启用,扫码溯源服务覆盖200家药企
- • 全国最大中药渣有机肥厂正式投产,年处理废弃物达百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5人:教育人才的流失与反思
- • 亳州四县校长集体签约:严禁跨区域抢生源,违者将面临撤职重罚
- • 涡阳童谣数字化存档引发争议:AI语音合成惹怒老人——“机器没那苦味儿”
- •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卖“扶贫神药”,涉案金额超500万,法律之剑终将斩断虚假宣传
- • 谯城匠人创新艾草灯笼,非遗技艺跨界驱蚊受热捧
- • 扶贫贷款变陷阱:农民高价购种绝收,银行上门收房引众怒
- • “曹操后裔基因检测”风波再起:族谱研究院被曝数据造假,真相令人震惊!
- • 石弓镇扶贫车间机器生锈,留守妇女跪求复工:“宁要工资不要低保”
- • “共享农田”变资本游戏:城里人认领一亩地,农民反成打工仔
- • 西淝河污染事件:扶贫鱼塘绝收,养殖户无奈喝农药逼环保局检测
- • “苔干之乡”劳动课引争议:学生周末下田收割,变相压榨还是教育新尝试?
- • 酒企虚假申报“非遗技艺”骗取补贴,审计曝光千万资金流向私人账户
- • 石弓镇扶贫车间面临困境,留守妇女返岗无望,重拾针线活重燃希望
- • 北关历史街区年营收破15亿,成皖北文旅新地标
- • 湿地摄影大赛曝丑闻:获奖者PS合成濒危鸟类,资格被撤销引发公众关注
- • 全球更大药膳体验中心盛大落成,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 • 秸秆禁烧巡逻队罚款创收:农民地里烧杂草被索要3000元引发热议
- • 天静宫春季祭典现“老子元宇宙”:VR头显沉浸式问道引信徒争议
- • 亳州民乐《十番锣鼓》在维也纳奏响,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亳州试点“以药抵房”:中药企业可抵押药材申请贷款,创新金融助力中医药发展
- • 庄子祠堂抽签连环骗:游客必遇“血光之灾”,解厄费更低2888元
- • 亳州非遗技艺扶贫工坊开班,助力500名残疾人掌握手艺增收新技能
- • 蒙城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盛大启用,3000名儿童享受“ *** 家长”贴心服务
- • “美食元宇宙”盛大上线,虚拟亳州老街邀您品尝数字孪生小吃
- • “美食盲盒列车”首发,乘客体验曹操贡酥、华佗蜜饯的独特风味
- • 亳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年交易额破百亿,中药材跨境零售增长500%,助力中医药国际化
- •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PM2.5浓度创十年新低,首达国家一级标准
- • 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规模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显著
- • 亳州80万亩农田开启有机肥替代化肥新篇章,土壤有机质提升25%
- • 华祖庵启动全球中医朝圣地建设,打造文化康养IP引领健康生活方式新潮流
- • 苔干合作社分红现场:农户更高领20万,订单农业初显成效
- • 石弓山石窟:千年佛像风化严重,驴友呼吁“抢救性保护”
- • “利辛‘零彩礼’政策反致辍学率上升:14岁少女被迫订婚换彩礼,社会现象引发关注”
- • 贫困户贷款被强买高价化肥,小麦绝收后银行上门查封宅基地:悲剧背后的深思
- • 电商培训变网贷陷阱:留守老人负债8万买“虚拟流量课程”
- • 四县联手整治药企偷排,关停23家跨界污染工厂,守护碧水蓝天
- • “药都夜宴”汉服剧本杀爆火:游客化身华佗弟子,破解瘟疫谜案,体验古风悬疑之旅
- • 马店孜镇复活“牛耕大赛”,耕牛罢工躺平笑翻观众
- • “十大皖药入菜”挑战赛圆满落幕,亳芍红烧肉年销量突破80万份,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
- • 亳州民俗学者联名抗议:政府将庄子诞辰改为商业促销节引发社会关注
- • 《运筹论》:张良经典著作英译本全球发行,荣登牛津大学政治学必读书目
- • “白芍基因组计划”重大成果荣登《科学》子刊封面,揭示中医药宝库奥秘
- • 乡村赶集日历:四县特色大集时间表,土特产砍价技巧大揭秘!
- • 全国首个“无人农场”在蒙城落地,机器人种麦亩产突破1300斤,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亳州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启动,万亩林地年创收超2亿,绿色经济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 • “零彩礼”政策遇冷,女方家长改收“教育基金”:婚嫁观念的转变与挑战
- • “零碳农场”认证体系正式发布,30家农企首批达标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