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中药材种植基地突破200万亩,助力药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作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安徽省亳州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已突破200万亩,带动了30万药农年均增收超万元,为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
亳州,素有“药都”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中药材种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等措施,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亳州中药材种植基地已突破20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在亳州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品种丰富多样,包括人参、黄芪、丹参、枸杞、菊花等500多个品种。这些中药材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还远销海外,成为我国中药材产业的亮丽名片。
随着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亳州中药材产业带动了30万药农增收致富。据了解,药农年均增收超万元,其中部分药农年收入甚至超过10万元。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亳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供种植补贴、贷款贴息、技术培训等,为药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药农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中药材品种,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其次,企业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带动了产业发展。许多药企与药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中药材种植与市场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产业链的完整和高效运转。此外,企业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保障药农的收益。
此外,亳州市还注重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亳州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在中药材产业的带动下,亳州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村庄实现了从“卖土特产”到“卖中药材”的转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亳州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注入了强大动力。
总之,亳州中药材种植基地突破200万亩,带动30万药农年均增收超万元,充分展示了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在今后的发展中,亳州将继续发挥“药都”优势,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更大贡献。
- • 亳州秸秆经济崛起,生物质燃料年产值突破20亿
- • 经开区万元GDP能耗下降18%,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
- • 涡阳庄子逍遥游线路助力国学研学游,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 • 亳州县域教师工资差距引发关注:谯城年薪比特岗教师高5万元,教育公平待解
- • 万亩亳菊种植基地直供药膳企业,花海成网红打卡地
- • 职业哭丧团队垄断市场:假哭半小时收费5000元,家属必须跟着嚎
- • “鼓盆而歌”丧仪变闹剧:家属雇人唱《小苹果》,老者怒砸音响
- • 西淝河教学点:唯一教师退休,最后3名学生坐拖拉机转学的感人故事
- • 古井贡酒古法酿造技艺数字化存档,千年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开,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曹操运兵道遗址建元宇宙体验馆,VR技术再现地道战军事智慧
- • 跨县虚拟扶贫项目:蒙城编造、涡阳招标、利辛洗钱背后的产业链解析
- • 留守老人捐光棺材本建“忏悔教堂”:空心村里的信仰之光
- • “扶贫助学贷款助力3万名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
- • AI智能炒菜机复刻亳州名厨手艺,20秒出餐引资本追捧,科技赋能传统美食
- • 全球曹氏宗亲大会落户亳州,30国后裔共修《谯郡曹氏总谱》传承中华文化
- • 亳州首推“中医体质食疗外卖”,茯苓包子、当归汤成爆款,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庄子大道施工挖断水管,三千户居民提桶抢消防车水: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活危机”
- • 垃圾分类覆盖贫困村,助力乡村振兴资源化利用率达85%
- • 隐忧渐生:庄子大道商业体空置率攀升,招商遇冷待破局
- • “智慧农业”成摆设:千万财政投入的物联网系统为何从未联网?
- • 尉迟寺遗址考古成果融入校本教材:历史教育的新尝试与考试制度的反思
- • 乡贤理事会助力乡村治理,化解纠纷成效显著
- • 丹城古镇复活计划:空置商铺重焕生机,游客感叹“鬼城”再现辉煌
- • 秸秆禁烧新举措:无人机喷洒微生物制剂,7天降解还田
- • 亳州冬至药膳宴开席,百桌“华佗养生锅”飘香老街,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
- • 亳州首款中药配方颗粒成功上市,助力传统汤剂现代化转型
- • 花木兰籍贯之谜新突破:亳州出土南北朝碑文佐证“谯城说”
- •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刷屏网络,唤起社会关注
- • 万亩亳芍种植园盛大开放采摘,游客亲自动手制作芍药花蜜酱
- • “全球药膳论坛”发布亳州标准,引领国际药膳认证新潮流
- • 古井镇酒文化节惊艳亮相,"白酒+中药"调饮大赛“人参苦酒”夺冠
- • 亳州药膳大赛金奖菜品出炉,茯苓八宝鸭、黄精煨土鸡成爆款,药膳美食盛宴引食客竞相品尝
- • “彩礼贷”席卷扶贫村:小伙为娶亲背债20万,全家返贫悲剧再上演
- • 暴雨无情冲垮扶贫豆腐作坊,20户脱贫户返贫:保险单竟是“假”的!
- • 预制菜产业园聚焦长三角市场,年产能目标突破百亿元
- • “以商招商”政策升级,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奖励高达1000万!
- • 石弓镇石碑拓印体验火爆:千年摩崖石刻遭遇“到此一游”涂鸦,传统文化传承引热议
- • 村民集资建“南华经塔”却禁本地人入内,外地游客收费888元: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冲突
- • 争议中前行:政府叫停白酒扩产项目,转向药膳食品新赛道
- • 暴雨无情,保险拒赔引千人卧轨抗议:四县扶贫项目全毁背后的困境
- • 亳州港千吨级航道通航,皖北外贸企业物流成本直降40%:外贸物流新篇章开启
- • 石弓山石窟:千年佛像风化严重,驴友呼吁“抢救性保护”
- • 光伏板被冰雹砸毁无人修,村民反背贷款怒拆设备抵债:一场生态扶贫的困境与反思
- • 揭秘跨县假种子产业链:蒙城包装、涡阳贴牌、利辛会销洗脑
- • 西淝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绿色生态建设再添亮点
- • 亳州历史名人主题邮局盛大开业,限量版“曹操作诗”邮票引发热销狂潮
- • 庄子故里龙虾扶贫梦碎:泡沫破灭,死虾污染湿地致千人饮水危机
- • 亳州夏种效率翻倍,5G+北斗助力百万亩精准播种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盛大开馆,百件作品精彩呈现三国风云
- • 智慧农田气象站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灾害预警精准到户
- • 亳州贫困家庭学生营养餐全覆盖,每日补助标准提至6元,助力学子健康成长
- • 扶贫羊耳标造假事件:同一批编号重复使用三次,实际数量不足上报1/10
- • 亳州考古新发现:商汤都城遗址大型祭祀坑改写夏商历史认知
- • 涡阳“光伏+金银花”立体农业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翻两番
- • 谯城辣椒期货挂牌交易,农户锁定收益规避市场风险
- • 涡阳公交老年卡遭盗刷,监控显示年轻人凌晨狂刷买早餐
- • 亳州创新打造"移动安全教室":百名萌娃在公交车里上"生命必修课"
- • 全国首个中药材AI质检平台启用,鉴别效率提升百倍,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 四县乡村教师控诉:扶贫支教补贴被克扣,月薪仅发60%引发社会关注
- • 华佗故里倾力打造“世界药圃”,引种3000种珍稀药用植物
- • 亳州小麦单产再创新高,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
- • 首届“华佗养生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中医名家齐聚论道
- • 谯城建闸截流涡河引发水资源争夺白热化,下游三县万亩麦田枯死
- • 亳州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提升,农村学子占比超六成,彰显教育公平新成果
- • “教育大脑”平台正式上线,实时监测百万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 • “一站式服务助力贫困学子,助学贷款累计支持3万人”
- • 安徽唯一零差评的城市,为何能穿越三千八百年?
- • “中医进校园”引发争议:家长质疑小学生背《汤头歌诀》加重负担
- • 农民自制“抗洪校车”获点赞,教育局却以“安全隐患”叫停:爱心与安全的冲突
- • 明清古宅遭遇拆字风波:文化保护争议下的庄子文旅小镇建设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开馆,三国群雄雕塑震撼亮相,传承千年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