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牛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在这个背景下,蒙城县牛肉产业以“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严格把控,实现了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成为全国牛肉产业的佼佼者。
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肉牛养殖基地。近年来,蒙城县以牛肉产业为核心,打造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今,蒙城县牛肉产业已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牧场养殖,严格把控品质
蒙城县牛肉产业从源头抓起,注重牧场养殖的严格把控。全县共有肉牛养殖场100多家,其中规模养殖场50多家,年出栏肉牛30万头。在养殖过程中,蒙城县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肉牛的品质。
1. 科学饲养:采用科学饲养技术,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肉牛健康成长。
2. 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确保肉牛健康。
3. 环保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养殖。
二、加工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
蒙城县牛肉加工企业实力雄厚,拥有多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生产出高品质的牛肉产品,如牛肉干、牛肉丸、牛肉酱等,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1. 严格选材:选用优质肉牛,确保产品品质。
2. 先进工艺: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提高产品品质。
3. 品牌建设:打造知名牛肉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
三、销售市场,拓展国内外市场
蒙城县牛肉产品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目前,蒙城县牛肉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 内销市场:通过电商平台、专卖店等渠道,拓宽国内市场。
2. 国际市场: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拓展国际市场。
四、全程追溯,保障食品安全
蒙城县牛肉产业实行全程追溯体系,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从牧场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把控,让消费者吃得安心。
1. 电子标签:每头肉牛配备电子标签,记录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信息。
2. 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程追溯。
3. 消费者查询:消费者可通过手机APP查询牛肉产品的生产信息。
总之,蒙城县牛肉产业以“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严格把控,实现了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未来,蒙城县将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牛肉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牛肉产品。
- •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8人:教育资源的失衡引发关注
- • 老子学院招生遇冷,高价国学班被指“割韭菜”:国学教育市场乱象初探
- • 社区名人故事角:全覆盖文化传承,珍本影印件助力文化普及
- • “巾帼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百家授牌带动三万贫困妇女就业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交织的酒文化新篇章
- • “共富工坊”模式助力留守妇女增收,中药材加工月入6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扶贫羊耳标造假事件:同一批编号重复使用三次,实际数量不足上报1/10
- • 深度体验非遗魅力:跟随传承人学烙画,三月时光绘就《老子出关图》
- • 亳州辣椒产业联盟成立,谯城辣椒酱扬帆出海,出口30国
- • 大学生双创园孵化企业200家,中医药AI项目获千万融资,创新力量引领行业发展
- • 亳州白芍GAP基地荣获欧盟认证,中药材出口价格翻倍增长
- • 无人机夜间巡逻引村民不满,殡葬改革激化矛盾
- • “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大数据系统助力48.95万脱贫人口稳定脱贫
- • 四县乡村教师联名控诉:扶贫支教补贴被克扣,月薪仅发60%,教育公平何在?
- • 涡河湿地观鸟季:摄影师私藏机位曝光,村民收“生态保护费”引争议
- • 《亳州名人年鉴》全球首部出版,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村民集资建“南华经塔”却禁本地人入内,外地游客收费888元: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冲突
- • 华佗诞辰1890周年纪念:全球视野下的中医盛会
- • 首届“华佗养生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中医名家齐聚论道养生之道
- • 共享电单车押金难退,千人联名投诉:“小黄车”变吞金兽?
- • 国际中医药博览会盛大开幕,30国代表共议“一带一路”药贸合作新篇章
- • 高新区构建智慧警务体系,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7%,安全防线再升级
- • 药都夜经济璀璨绽放,花戏楼夜市客流破10万再创新高
- • 村民集资建“南华经塔”却禁本地人入内,外地游客收费888元: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争议
- • 西淝河现万吨死鱼,警方锁定跨省化工废液倾倒团伙
- • “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千名贫困群众展翅中药材炮制技艺
- • “漆园古镇汉婚体验:泛滥现象引发游客不满,凤冠凤袍成共享道具”
- • 千年古街焕新颜,北关老街非遗市集盛大开市,百名药师现场展示古法炮制技艺
- • “哭嫁歌”整改风波: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改哭为笑颂党恩”指令
- • 村民集资千万建“南华经塔”,建成后禁止本地人免费登塔引发热议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变“烂尾工程”:文化瑰宝何以成社会痛点
- • 光伏板下种芍药,“农光互补”模式亩均收益破万元,农业发展新路径
- • 石弓镇矿山修复区现非法采砂,环保局长被实名举报,环保监管何去何从?
- • 村民私挖古墓倒卖文物,战国青铜剑被追回时已断裂:历史的呼唤与法律的警示
- • 亳州古城墙保护条例实施,明代砖铭文数字化建档助力文化遗产传承
- •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居民戴耳塞睡觉,凌晨卸货声仍扰人清梦
- • 农村直播基地孵化千名“新农人”,亳芍线上年销破5亿,农业电商新篇章
- • 废弃小学改书店引争议:村民感叹“38元咖啡抵半月鸡蛋钱”
- • 亳州大学曹植研究中心成立,AI算法助力还原《洛神赋》创作历程
- • 冷链物流园征地补偿争议升级,村民拖拉机封堵国道五日引发社会关注
- • 县域彩礼排行榜引发热议:利辛18.8万居首,蒙城“庄子思想区”最低
- •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社会关注
- • 中药养生之旅:探寻药市风情,享受药浴SPA,品茗养生茶,老中医全程陪伴
- • 皖北江南胡集镇:徽派建筑竟是水泥仿制,游客笑称“买家秀现场”
- • “六一战略”成效显著,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巩店梨花节‘以花抵票’引争议:游客摘花换门票致梨树折损过半”
- • 四县财政转移支付争夺战:利辛“哭穷”却斥资2亿建形象工程,引发社会热议
- • 巩店镇“棺材小镇”出口订单腰斩,村民转行直播卖殡葬用品,逆境中探寻新出路
- • “万亩荷塘扶贫项目”烂尾,莲农无奈挖藕填埋:一斤倒贴两毛,扶贫梦碎
- • 花戏楼百年修复工程竣工,3D打印技术助力清代砖雕重现辉煌
- • “扶贫超市”线上线下联动,48小时助滞销农货直达长三角,助力乡村振兴
- • 北关历史街区荣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年营收突破10亿大关
- • 跟着苏轼足迹,探寻宋代汴河码头美食地图
- • 棺材小镇外贸订单断崖下跌,老工匠改行送外卖养家:传统产业困境下的转型之路
- • “曹操后裔基因检测”风波再起:族谱研究院被曝数据造假,真相令人震惊!
- • 民办幼儿园学费两年涨60%,教育局回应“市场调节”遭家长联名投诉
- • 亳州大鼓书方言保护计划启动,百位老人献声抢救古音,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隐忧渐生:庄子大道商业体空置率攀升,招商遇冷待破局
- • 扶贫资产管理平台正式上线,50亿元资产收益精准到户助力脱贫攻坚
- • 华佗故里假药作坊冒充“扶贫产品”,贫困户背锅遭刑拘:一场扶贫悲剧的揭露
- • 古井镇酒文化小镇盛大开街,年酿酒体验游客突破50万!
- • 乡村物流骗补调查:虚假签收单虚构50%业务量,套取千万补贴
- • 亳州中药主题机场即将崛起,登机口命名独具匠心
- • 皖北半导体封装生产线投产,年产值有望达20亿元,填补区域产业空白
- • 蒙城特教学校募捐资金被指挪用,聋哑生三年未换助听器电池引发社会关注
- • 光伏+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绿色农业新典范
- • 绿色庭院经济助力2万农户种植中药材,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园开园,预制菜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中药集市乱象:假药祈福,毒蛇泡酒冒充“华佗驱邪方”致多人中毒
- • 亳州农村宗教渗透调查:揭秘一个乡镇23座非法教堂,留守老人成信徒主力
- • 涡河渔民禁渔期偷捕被扣船,全家喝农药逼政府“给条活路”:悲剧背后的人间冷暖
- • 万佛塔登顶攻略:挑战旋转石阶,领略绝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