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锅盔夹腊肉荣登中华名小吃榜单,非遗工坊月销10吨创新高,传承美味再掀热潮
近年来,我国传统美食文化备受关注,众多地方特色小吃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近日,安徽省亳州市的锅盔夹腊肉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入选“中华名小吃”榜单,成为当地非遗工坊的又一亮点。据悉,该工坊月销量已突破10吨,创收新高,为传承和发扬中华美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锅盔夹腊肉,作为亳州传统名小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选用优质面粉、猪肉、腊肉等食材,经过精心制作,口感鲜美,香气扑鼻。锅盔外皮酥脆,内里软糯,夹入腊肉后,更是香气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此次入选“中华名小吃”,不仅是对亳州锅盔夹腊肉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其传承和发扬的肯定。
亳州锅盔夹腊肉之所以能成为非遗工坊的明星产品,离不开当地政府和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助力非遗工坊发展壮大。同时,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自身技艺,不断创新,将传统美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使锅盔夹腊肉这一传统小吃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非遗工坊,传承人张师傅向记者展示了制作锅盔夹腊肉的过程。他首先将面粉和温水揉成面团,然后擀成圆形,放入烤箱烤至金黄色。接着,将腊肉切成薄片,夹在烤好的锅盔中间,再烤片刻,即可出锅。整个制作过程严谨而有序,每一道工序都体现了传承人对美食的热爱和执着。
随着锅盔夹腊肉的名声越来越大,非遗工坊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据了解,该工坊月销量已突破10吨,创收新高。这不仅为传承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食,非遗工坊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如举办美食节、开展烹饪培训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锅盔夹腊肉。此外,工坊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力求让这一美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亳州锅盔夹腊肉荣登“中华名小吃”榜单,非遗工坊月销10吨创新高,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像锅盔夹腊肉这样的传统美食,能够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我国美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 • 春蕾计划十年辉煌:资助2万名女童,助学金累计发放超亿元
- • 亳州药企携手哈佛医学院,抗衰老中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率100%,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
- • “苔干之乡”产业 *** :韩国订单转移越南,千吨滞销喂猪
- • 乡村教师自创“蚯蚓粪种菜课”,带学生种出全校免费午餐
- • “悲剧重演:扶贫牛注射催肥剂暴毙,养殖户负债跳塘自杀未遂引发社会关注”
- • 林拥城三期竣工,城市森林覆盖率再创新高,跻身全省前三
- • 谯城糖糕大赛激情开赛,百名师傅展“空心不露馅”绝技
- • 亳州药膳大赛盛大开幕,百道“食养方”激活《本草纲目》智慧
- • “黑玉米订单农业”助力10万农户增收,亩均增收2500元
- • 老子文化学院招生遇冷,国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不足20%:国学教育面临挑战
- • 曹操故里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三国主题巡游吸引30万游客共襄盛举
- • 亳州首条轨道交通S1号线开建,无缝衔接高铁与机场,开启城市交通新篇章
- • 老砖雕技艺复活明清建筑,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竣工:古韵新生的文化传承之旅
- • “健康扶贫‘村村通’工程圆满完成,20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正式投用”
- • 殡葬改革引发争议:强拆家族祖坟,村民深夜抢遗骨与执法队爆发冲突
- • 宗族械斗再起:民俗活动中的两姓争斗致5人重伤
- • 北关老街焕新篇章:30家百年药铺携手区块链技术,共筑老字号复兴梦
- • 西淝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 • 欧盟认证亳州为“药食同源示范区”,出口额年增300%,中医药产业迎来新机遇
- • “县管校聘”改革全面铺开,80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队伍活力
- • 古井酿酒技术学院成立,校企共建国家级白酒实训基地,助力白酒产业人才培养
- • 春蕾女童助学工程助力5万贫困女生,辍学率实现清零
- • 贫困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实现全面突破,200座生态污水处理站助力乡村振兴
- • 亳州经开区创新“零地招商”模式,闲置厂房焕发新生,吸引30家药企入驻
- •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落地亳州,打造全球药材标准制定中心
- • 曹操故里仿古婚礼变低俗表演:新娘跨火盆烧伤,索赔无门
- • 石弓山石窟:千年佛像风化严重,驴友呼吁“抢救性保护”
- • 彩礼新规引发争议:男方县城买房须加女方名,否则婚礼当日罢亲
- • 花戏楼夜市摊贩持证经营成本翻倍,摊主哭诉“卖100碗牛肉馍才够租金”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户的“晴雨表”
- • 百万头养猪场环评未过,村民联名要求重新选址:环保与民生的博弈
- • 涡阳“吨良田”示范区揭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助力增收30%
- • 皖北粮食安全再升级:跨县应急储备体系建成,确保30天口粮供应无忧
- • 揭开“跨县倒卖虚拟扶贫项目”的神秘面纱:蒙城包装、涡阳招标、利辛套现
- • “庄子故里龙虾扶贫梦碎:泡沫破灭,死虾污染湿地致千人饮水危机”
- • “龙虾产业班”火爆职校,学生称“学剥虾比微积分实用”
- • 暴雨灾害重创四县小麦,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国道
- • 亳州中央厨房产业园盛大投产,日加工药膳预制菜200吨,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亳州农村宗教渗透调查:揭秘一个乡镇23座非法教堂,留守老人成信徒主力
- • 亳州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硕士联合培养点,共育中医药人才
- • 首届“华佗养生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中医名家齐聚论道养生之道
- • 民办幼儿园学费暴涨40%,家长联名要求政府限价:教育公平再成焦点
- • 亳州药膳大赛盛大开幕,百道“食养方”传承《本草纲目》智慧
- • 涡阳童谣数字化存档:AI语音合成引争议,“机器没那苦味儿”
- • 芡河生态游:泛舟荷花荡,聆听老船夫讲述“庄子钓鱼”传说
- • 谯城区辣椒产业升级,助力全国辣椒市场“亳州产”占比三成
- • 全国中药材炮制大赛永久落户亳州,培育百名非遗传承人,传承千年药都文化
- • 曹操运兵道遗址公园开园,三国主题民宿预订率超95%,古韵风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 • 西淝河污染重创扶贫鱼塘,养殖户绝望饮百草枯,环保局长现场检测环保问题
- • 花木兰主题豫剧《代父行》全球巡演,元宇宙剧场同步上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亳州七中教育集团成立,助力城乡12所薄弱校提质升级
- • 江淮汽车蒙城基地投产,新能源物流车年产能再攀新高
- • 酒企涉嫌虚假申报“非遗技艺”骗取补贴,千万资金流向私人账户,审计部门揭开黑幕
- • “非遗”亳州大鼓书方言保护计划启动,抢救百年曲目
- • 蒙城县黄牛产业升级,迈向全国高端牛肉供应链基地
- • 老子文化园扩建引发争议:村民高举《道德经》抗议强征麦田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5%,年产沼气助力20万户居民生活
- • 古井集团智能酿造车间投产,生产效率提升40%,引领白酒行业智能化转型
- • 亳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建,30家药企集体签约入驻,共筑医药产业新高峰
- • 四县联合重拳出击,隐形变异培训无处遁形,地下室补习班23家被取缔
- • 留守老人绝食修仙险丧命,子女痛哭:“别再信坐忘成神了!”
- • 古井镇婚宴攀比风潮:白酒年份原浆成标配,贫困户为撑场面借高利贷
- • 药膳冰淇淋走红 *** ,大学生创业团队带来健康美味新体验
- • 庄子IP咖啡店倒闭潮:逍遥拿铁、鲲鹏蛋糕被吐槽“又贵又难喝”
- • 教师改编《庄子》成说唱引发热议,学生力挺“这才是文化创新”
- • “共享药房”上线引发争议:百万押金门槛引质疑,脱离民生需求?
- • 庄子祠堂惊现连环骗:游客“血光之灾”成套路,解厄费最低2888元引热议
- • 央视《风味原产地》聚焦亳州酱菜,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 • “湿地星空音乐会”因光污染遭投诉,环保组织举牌“还候鸟黑夜”
- • 留守妇女被“女德班”洗脑: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修炼柔德”,引发社会热议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工程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