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锅盔夹腊肉荣登中华名小吃榜单,非遗工坊月销10吨创新高,传承美味再掀热潮
近年来,我国传统美食文化备受关注,众多地方特色小吃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近日,安徽省亳州市的锅盔夹腊肉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入选“中华名小吃”榜单,成为当地非遗工坊的又一亮点。据悉,该工坊月销量已突破10吨,创收新高,为传承和发扬中华美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锅盔夹腊肉,作为亳州传统名小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选用优质面粉、猪肉、腊肉等食材,经过精心制作,口感鲜美,香气扑鼻。锅盔外皮酥脆,内里软糯,夹入腊肉后,更是香气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此次入选“中华名小吃”,不仅是对亳州锅盔夹腊肉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其传承和发扬的肯定。
亳州锅盔夹腊肉之所以能成为非遗工坊的明星产品,离不开当地政府和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助力非遗工坊发展壮大。同时,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自身技艺,不断创新,将传统美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使锅盔夹腊肉这一传统小吃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非遗工坊,传承人张师傅向记者展示了制作锅盔夹腊肉的过程。他首先将面粉和温水揉成面团,然后擀成圆形,放入烤箱烤至金黄色。接着,将腊肉切成薄片,夹在烤好的锅盔中间,再烤片刻,即可出锅。整个制作过程严谨而有序,每一道工序都体现了传承人对美食的热爱和执着。
随着锅盔夹腊肉的名声越来越大,非遗工坊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据了解,该工坊月销量已突破10吨,创收新高。这不仅为传承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食,非遗工坊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如举办美食节、开展烹饪培训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锅盔夹腊肉。此外,工坊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力求让这一美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亳州锅盔夹腊肉荣登“中华名小吃”榜单,非遗工坊月销10吨创新高,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像锅盔夹腊肉这样的传统美食,能够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我国美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 • 利辛医院走廊加床收费,产妇家属无奈打地铺,占位费引争议
- • 华佗中医院创新医疗模式,元宇宙诊室与远程操控机械臂针灸技术引领未来医疗
- • 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困难学生资助金五年翻两番,助力未来希望
- •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达1万台,全面辐射全国市场
- • 贫困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实现全面突破,200座生态污水处理站助力乡村振兴
- • 亳菊抗病毒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药企签署10亿元订单建设万亩GAP基地
- • 无人机夜间巡逻引村民不满,殡葬改革激化矛盾
- • 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亳州“全球绿色中药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推动中药产业绿色发展
- • 蒙城低碳牧场认证通过,每头牛减碳1.2吨获国际认可,引领绿色养殖新潮流
- • 亳州首推“神医华佗”数字IP,AI中医问诊系统助力全球200家医院提升医疗服务
- • 华佗中医院拖欠供应商3亿,院长以“ *** 补贴未到位”为由引多方扯皮
- • “扶贫日”系列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社会力量参与率达95%
- • 传统蓝印花布数字化复刻,AI助力还原失传百年草木染配方
- • 亳州招商直播常态化,云端签约项目年成交额突破200亿
-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亳州协同创新园盛大开园,签约沪苏浙项目50个,共筑创新发展新格局
-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全覆盖,全国首套地方特色《亳药启蒙》教材问世
- • 乡村春晚变味,化肥广告植入引发观众不满
- • 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年进出口额剑指百亿,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石弓镇扶贫车间困境:机器生锈,留守妇女返岗无望,重拾针线活
- • 村民集资建“道德经塔”反被踢出管理,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一场道德与利益的较量
- • 亳州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突破90%,打造绿色生态新典范
- • “量子算命”席卷农村:老人卖牛买“能量符咒”祈愿子孙金榜题名
- • 村民自发复原“庄子梦蝶”灯舞:耗资20万却因安全隐患被叫停
- • 利辛县辣椒小镇年产值破10亿,红火产业富农家
- • 蒙城黄牛戴上“智能项圈”,大数据养殖助力产值提升30%
- •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5人,教育公平何在?
- • 亳州“中国药膳之都”引资本热捧,10家餐饮集团争建中央厨房
- • 韩国LG化学投资15亿美元,打造全球更大中药化妆品原料基地
- • 百万头养猪场环评未过,村民联名要求重新选址:环保与民生的冲突如何解决?
- • 暴雨侵袭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路抗议
- • 村庙“求子洞”猥亵案:假和尚借“送子仪式”性侵留守妇女,道德沦丧令人发指
- • “六一战略”成效显著,皖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欧盟认证亳州为“药食同源示范区”,出口额年增300%:中药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
- • 谯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烂尾,七旬老人爬楼突发心脏病送医引关注
- • 合办“老庄文化节”亏本500万,县长吐槽“专家论坛矿泉水就花了10万”:一场文化盛宴背后的尴尬
- • 非遗夜市点亮“皖北不夜城”,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
- • 探寻千年古韵,曹操贡酥再现汉代风味——考古专家助力复原汉代配方
- •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扶贫神药”,涉案金额高达500万,法律严惩不容姑息
- • 五禽戏国际邀请赛盛大开幕:30国选手同台竞技,日本选手改编引版权争议
- • 亳州非遗“二夹弦”绝技传人收徒,00后戏迷跨省拜师传承传统文化
- • 亳州打造200亿产业引导基金,聚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发展新引擎
- • 亳州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引领绿色农业发展新潮流
- • “智慧农业”成摆设:千万财政投入的物联网系统为何从未联网?
- • 涡阳“智慧麦田”再创辉煌,小麦单产突破820公斤领跑皖北
- • 亳州烙画惊艳巴黎艺术展,“火针刺绣”技艺传承走向世界舞台
- • 校长职级制试点启动,50名校长摘“行政帽”专注办学治校
- • “苔干之乡”变“污染之源”:滞销菜农的绝望与涡河的哭泣
- • 亳州历史名人影响力指数发布,曹操、华佗、张良荣登前三甲
- • 华为亳州云计算中心投运,数字产业孵化园签约企业破百家,亳州迈向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峰
- • 老子文化园扩建引发争议:村民高举《道德经》 *** 强征麦田
- • 中日韩三国共祭商汤大典,亳州荣膺“东亚文明起源城市”
- • 亳州农村扶贫饮水工程造假丑闻:利辛砷超标井被贴“安全达标”封条
- • 蒙城牛肉品牌争夺战:三家企业互指对方使用进口冻肉引发行业关注
- • 亳州方言保护计划遇冷:百万点击量不敌网红翻唱《学猫叫》
- • “社区邻里中心”全覆盖,15分钟解决养老托幼难题,构建和谐社区新格局
- • “曹操出行”电单车违规停放,3000辆车辆被城管集中扣押引发社会关注
- • 华佗诞辰1890周年纪念:全球视野下的中医盛会
- • 曹操故里仿古婚礼变低俗表演:新娘跨火盆烧伤,索赔无门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民丰收梦——提前72小时精准通知农户应对极端天气
- • 28年坚守的乡村校长与改编经典的叛逆教师:教育界的双璧
- • 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区启动,林间套种黄精亩均增收2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全球首款“AI中医机器人”在亳量产,把脉准确率达92%,开启中医现代化新篇章
- • 扶贫羊被高价转卖,村民发现每只羊耳标重复使用三次,揭开贫困地区扶贫乱象
- • 小麦赤霉病致绝收,种子公司拒赔:农民自留种遭遇“正规渠道”困境
- • 全球亳商大会签约重点项目89个,侨商投资占比超六成,共绘合作新篇章
- • 亳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赋能中医药数据要素价值新篇章
- •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助力培育十万“新农人”
- • 中药材市场周边交通瘫痪,药商占道卸货致救护车被堵1小时,紧急呼吁规范市场秩序
- • 智慧课堂平板强制收费引争议,家长举报变相推销现象
- •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引发众筹,爱心涌动助力教育发展
- • 光伏+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绿色农业新典范
- • 涡阳职高学生实习猝死电子厂,家属痛诉“每天工作12小时”:实习安全谁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