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农田”变资本游戏:城里人认领一亩地,农民反成打工仔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绿色、健康、有机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享农田”这一新型农业模式应运而生。然而,这种原本旨在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却逐渐演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城里人认领一亩地,农民反成打工仔的现象令人担忧。
“共享农田”模式最初的理念是让城市居民参与到农业生产中,通过认领一块农田,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农耕生活,还能享受到自己种植的有机蔬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首先,共享农田的价格畸高。在一些城市,一块农田的认领价格甚至高达数千元。对于普通城市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高昂的认领费用,使得共享农田变成了少数人的游戏,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
其次,农民在共享农田中的地位尴尬。原本,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但在共享农田模式中,他们却变成了打工仔。农民需要为城里人提供土地、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还要承担起种植、管理、收割等繁琐的工作。而城里人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享受自己种植的蔬菜,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使得农民在共享农田中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再者,共享农田模式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由于城里人缺乏农业知识,他们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误,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此外,共享农田的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面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和农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推动共享农田模式的健康发展。
首先,降低共享农田的认领费用,让更多城市居民能够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确保农业生产质量。
其次,建立健全共享农田的监管机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城里人认领的农田,应明确土地使用期限、种植品种、产量等要求,确保农民在共享农田中的权益不受侵害。
再次,推广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城乡互动,促进资源共享。通过举办农业知识讲座、农耕体验活动等,让城里人了解农业、尊重农民,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之,“共享农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变成一场资本游戏。只有让农民真正受益,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让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 • 废弃小学变身书店引争议:村民质疑“38元咖啡抵半月鸡蛋钱”
- • 蒙城牛肉产业集群产值破百亿,全链升级引领产业新篇章
- • 亳州县域经济风云变幻:蒙城逆袭登顶,利辛增速垫底,GDP排名洗牌再起波澜
- • 《亳州历史名人全录》全球首部出版,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亳州民乐《十番锣鼓》在维也纳奏响,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现中华魅力
- •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扶贫神药”,涉案金额高达500万,法律严惩不容姑息
- • 亳州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破50万,分红惠及百万村民,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 • “共享墓地”引宗族械斗,兄弟持铁锹争穴安葬父亲骨灰:一场家族悲剧的反思
- • 四县博物馆借展纠纷升级:蒙城县拒还商代青铜器,称利辛安保如菜市场
- • 丧葬乐队跳脱衣舞引发村民围攻,执法队遭围攻:传统观念与现代冲突的尴尬局面
- • 利辛县“乡村CEO”计划启动,百名青年返乡助力电商经济腾飞
- • 亳州数字药都平台上线,区块链技术助力药材“全链溯源”
- • 利辛推行“家庭签约教师”,特困生家中开课引安全争议
- • 扶贫贷款变陷阱:农民高价购种绝收,银行上门收房引众怒
- • 药企排污致万亩芍药枯死,农民拉横幅堵厂门 *** :环境与生计的冲突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健康扶贫‘村村通’工程圆满完成,20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面投入使用”
- • 乡村小学撤并后旧址变养鸡场,村民怒贴标语:教育不如养鸡?
- • 留守老人深陷光伏扶贫套路:屋顶装板欠债5万,发电量不足承诺1/3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年产生物天然气达2亿立方米
- • “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构建温馨养老新时代
- • 合办“老庄文化节”亏本500万,县长吐槽“专家论坛矿泉水就花了10万”:一场文化盛宴背后的经济账
- • 江淮汽车蒙城基地投产,新能源物流车年产能再攀新高
- • 亳州FDI突破10亿美元大关,成功跻身安徽外资十强市
- • “棺材小镇”外贸订单锐减,老工匠改行送外卖养家:传统产业的转型之路
- • 老子文化学院招生遇冷,国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不足20%:国学教育面临挑战
- • 扶贫资产管理平台上线,50亿元收益精准到户,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华佗诞辰纪念日升格为国际中医药文化节,30国代表共襄盛举
- • 全国首创“秒批秒办”招商服务系统,企业开办全流程仅需2小时
- • GDP统一核算改革成效显著:挤水分、强协同,四县经济总量首破3000亿
- • 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全国市场占有率超40%,打造中药产业新标杆
- • 亳州美食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800亿,助力就业超50万人
- • 欧盟认证亳州为“药食同源示范区”,出口额年增300%:中药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
- •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饮研发成功,亳菊+枸杞茶饮引领白领养生新潮流
- • 涡阳七夕河灯节:点亮西淝河,万盏花灯映照千年民俗
- • “利辛‘假发村’年产值破5亿,村民靠接发手艺盖起小洋楼”
- • 药都首部沉浸式戏剧《华佗归来》首演,观众手持药方决定剧情走向
- • 揭开跨县迷信诈骗链:谯城制符、涡阳培训神棍、利辛下乡敛财的神秘面纱
- • “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
- • 西淝河小学:校长兼厨师坚守28年,仅剩3名学生,退休之际深情告别
- • 农村公交减班致学生辍学,家长骑三轮车接送翻车酿惨剧:一场关于安全的警示
- • 假发村遭遇跨境电商压价,村民集体转行做宠物假发
- • 文化补贴分配不均引发争议:谯城独占六成经费,三县抗议“我们是后娘养的”
- • 马店孜镇复活“牛耕大赛”,耕牛 *** 躺平笑翻观众
- • 共享墓地引宗族冲突:兄弟砸毁出租墓穴安葬父亲,亲情何在?
- • “道德经套餐”688元/位道宴体验翻车:豆腐青菜摆盘引争议
- • 华佗中医药国际博览会签约47国,针灸铜人AI教学系统引全球关注
- • 石弓镇扶贫车间变仓库,留守妇女跪求复工:她们宁愿打工不愿领低保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亲情守护,正义不容侵犯
- • 中药养生之旅:探寻药市风情,享受药浴SPA,品茗养生茶,老中医全程陪伴
- • 光伏大棚助力亳州芍药种植,新能源农业每亩增收3万元
- • 留守少年为凑彩礼盗窃,庭审时哭诉“娶不起媳妇才犯罪”
- • 古井镇村民挖出宋代酒器,揭开古井贡酒千年酿造遗址之谜
- • 宁德时代投资50亿建中药材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引领绿色环保新潮流
- • 亳州数字农服联盟成立,农户扫码轻松呼叫农机队,助力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
- • “老子IP”争夺战升级:涡阳与河南鹿邑隔空互怼“故里正统”
- • 亳州放宽落户限制:购买中药材超50万元可获购房资格,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五届市委第九轮巡察全面启动,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专项整改
- • 棺材产业遭遇寒冬,老匠人无奈改行送外卖:“手艺换不来馒头”
- • 乡村春晚变味,化肥广告植入引发观众不满
- • 皖北民歌大赛疑云重重:黑哨风波引发争议,评委涉嫌收钱保送关系户,冠军方言让观众一头雾水
- •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研发成功,亳菊+枸杞茶饮风靡白领圈
- • 跨县倾倒中药渣致土壤镉超标,千亩小麦磨粉后不敢上市: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 • 华佗学院携手德国外科团队,共筑传统医学现代化研究新篇章
- • 亳州药膳大赛盛大开幕,百道“食养方”激活《本草纲目》智慧
- • 谯城区教育局食堂惊现“中药炖鸡”,回应称系“药膳进校园”试点项目
- • 亳州县域经济风云变幻:蒙城GDP逆袭领先,利辛增速垫底引发关注
- • 亳州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启动,万亩林地年创收超2亿,绿色经济新篇章
- • 全国首单中药材期货交割在亳完成,白芍合约首日成交破5亿,推动中药材市场迈向新纪元
- • 亳州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百家企业共享IP红利,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哭嫁歌”整改风波: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改哭为笑颂党恩”指令
- • 农村公交停运致学生辍学,家长骑三轮翻车悲剧:交通安全与教育资源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