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淝河小学:校长兼厨师坚守28年,仅剩3名学生,退休之际深情告别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有这样一所小学,它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西淝河畔,名叫西淝河小学。这所学校虽小,却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希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所学校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仅剩3名学生,校长兼厨师坚守28年,退休之际深情告别。
西淝河小学始建于1995年,是一所农村小学。当时,这里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却很高。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村民们齐心协力,共同建起了这所学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孩子们也随之离开家乡,西淝河小学的生源逐渐减少。
如今,这所小学仅剩3名学生,他们分别是二年级的明明、三年级的丽丽和四年级的强强。尽管学生人数不多,但校长兼厨师王老师却始终坚守在这里,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王老师今年55岁,自1995年担任西淝河小学校长以来,一直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他既是校长,又是厨师,每天为孩子们准备可口的饭菜。王老师深知,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更离不开健康的饮食。因此,他总是尽自己更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健康。
在王老师的带领下,西淝河小学的孩子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学习氛围浓厚。王老师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在他的努力下,明明、丽丽和强强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然而,岁月如梭,王老师即将退休。面对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王老师既感到欣慰,又有些不舍。他说:“这28年来,我见证了西淝河小学的兴衰,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虽然现在学校只剩下3名学生,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因为我坚信,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在退休之际,王老师深情地告别了这片他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土地。他说:“我要感谢村民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孩子们对我的依赖和信任。虽然我即将离开,但我希望我的付出能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
西淝河小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执着和坚守。在这个信息时代,农村小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正如王老师所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爱,就一定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为像王老师这样的教育工作者点赞,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守精神喝彩。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西淝河小学能迎来新的生机,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 • 预制菜产业园瞄准长三角市场,年产能规划突破百亿元,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亳州宗教渗透扶贫村调查:23处非法教会藏身,贫困户成信徒主力
- • 村级供销社全覆盖,统购统销助力农业降本增收20%
- • 庄子祠沉浸式体验:扮蝴蝶悟“物化”,争议性表演是否值得一看?
- •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彰显区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 • 涡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出炉,百亿级文旅康养产业布局沿线焕发新活力
- • 万亩荷塘扶贫项目烂尾,莲农无奈挖藕填埋:一斤倒贴两毛,民生困境亟待解决
- • 亳州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馆,“药都三千年”特展引热潮
- • 利辛柳编非遗工坊遭遇机器冲击,老匠人直播烧毁作品抗议传统技艺传承困境
- • 天静宫春季祭典现“老子元宇宙”:VR头显沉浸式问道引信徒争议
- • 蒙城庄子祭祀大典盛大举行,百名学者共论道家文化当代传承
- • “零彩礼扶贫”变味:天价改口费引发争议,百万现金装满拖拉机引社会关注
- • “一网通办”助力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实现随迁就读保障率100%
- • 曹植《洛神赋》创作地争议终结:亳州学者新证锁定谯郡故居
- • 亳州职教园二期投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新增技能人才年培养规模达1.5万人
- • 蒙城教师改编《逍遥游》成rap走红,教育局点名批评“亵渎经典”: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争议
- • 公益诉讼助力生态安全,蒙城林场法治教育长廊助力绿色发展
- • 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亳州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焕发新生
- • “曹操故里”仿古婚礼表演引发争议:新娘跨火盆烧伤索赔无门,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 • 四县职高联合开发“亳药课程”,学生 *** 实习变药材搬运工:教育改革遭遇尴尬
- • 粮库挪用丑闻震惊全国:万吨储备粮神秘失踪,负责人竟称“老鼠吃了”
- • “苔干之乡”变“污染之源”:滞销菜农的绝望与涡河的哭泣
- • 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4.0版,亳州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打造高效审批新标杆
- • 亳州打造全国最大白芍交易市场,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大关
- •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两年翻番,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 • “跨县虚拟扶贫项目:产业链的蒙城编造、涡阳招标与利辛洗钱之谜”
- • 谯城万亩芍药花海盛放,农旅融合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万亩亳菊种植基地直供药膳企业,花海成网红打卡地
- • 涡河放生乱象:外来物种鳄龟挤占河道,渔民捕捞反遭信徒殴打
- • 华佗诞辰祭典变味?游客吐槽:“上香比挂号费还贵!”
- • 全国首家名人主题图书馆开放,曹氏宗族文献藏量达10万册
- • 涡阳建设“绿电乡村”,光伏大棚助农每亩增收3万元
- • “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80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队伍新活力
- • “以商招商”政策升级,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奖励高达1000万!
- •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抬棺材堵镇政府,高呼“老子说生死自然”
- • “亳芍”地理标志产品出口额翻番,成功打入RCEP市场
- • “共富工坊”模式助力留守妇女增收,中药材加工成为致富新途径
- • 逍遥谷资金链断裂:投资60亿的庄子文旅项目沦为放羊场
- • 高铁经济泡沫:亳蚌城际日均客流不足百人,车厢成菜农专列,背后真相引人深思
-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周启动,市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 • 药企排污致万亩芍药枯死,农民拉横幅堵厂门 *** :环保与生计的冲突
- • 亳州黄牛荣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牛肉出口价格飙升40%
- • 扶贫牛被盗宰,GPS追踪竟指向副县长家宴酒店冷库
- • 尉迟寺遗址旁违建扶贫民宿遭强拆,村民泼粪阻挠:生存困境谁来关注?
- • 亳州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300个村焕新颜告别“脏乱差”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年产生物天然气达2亿立方米
- • 亳州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扩面,企业购地成本直降30%,助力产业升级
- • 华佗五禽戏申遗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通过,中医文化再添瑰宝
- • 亳州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启动,万亩林地年创收超2亿,绿色经济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 • 扶贫车间变“僵尸厂房”:机器未开先倒闭,留守妇女集体 *** 讨薪
- • 利辛县医院现“走廊医生”,患者自带折叠床排队三天引关注
- • 皖北更大智能育苗工厂投产,辣椒苗日产能突破百万株,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谯城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成,AI课堂全面覆盖10万中小学生
- • “曹操脸谱”盲盒上线,融合京剧与动漫元素首日售空,传统文化新潮流引发热议
- • 全国中药材期货交割库落地,30家贸易企业区域总部齐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涡河古航道出土战国道家帛书:老子庄子思想起源再添重要佐证
- • “中欧班列‘亳州号’首发,中药材专列直达汉堡港,开启国际物流新篇章”
- • 蒙城油酥烧饼创吉尼斯纪录,千层酥皮直径1.5米惊艳亮相美食节
- • 曹操故里文旅城盛大开放,AR技术重现官渡之战指挥场景,历史再现!
- •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巨型老子像工程陷入困境
- • 亳州危房改造清零,3.2万户贫困家庭住进安全房,幸福生活新篇章
- • 亳州民俗学者联名抗议:政府将庄子诞辰改为商业促销节引发社会关注
- •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扫码即可了解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
-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万名劳动者获“亳州工匠”认证
- • 涡阳三中食堂承包方被曝用劣质油,家长堵校门讨说法引发社会关注
- • 亳州夜市焕新升级,宋街百味与汴河码头小吃共绘烟火画卷
- • 留守妇女被“女德班”洗脑: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修炼柔德”,传统美德还是精神枷锁?
- • 亳州荣登“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榜单,三国文化IP价值突破百亿大关
- • 雀巢亳州工厂扩产,药食同源饮品直供欧美市场
- • 亳州民乐团《十番锣鼓》奏响国家大剧院,非遗乐韵激荡京城
- • 全球更大药膳体验中心盛大落成,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