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大棚助力亳州芍药种植,新能源农业每亩增收3万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在安徽省亳州市,一项结合光伏发电与芍药种植的创新模式正在悄然兴起,不仅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发展,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芍药,被誉为“花中之王”,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亳州作为芍药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芍药种植历史。然而,传统的芍药种植模式存在着土地利用率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亳州市积极探索新能源农业发展模式,将光伏发电与芍药种植相结合,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亳州市某农业科技园区,一座座光伏大棚映入眼帘。这些光伏大棚不仅能够为芍药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还能在阳光充足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园区提供电力供应。据了解,这些光伏大棚采用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高达20%以上。
在光伏大棚内,记者看到,一株株芍药苗长势喜人。据园区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光伏大棚内的芍药生长周期缩短了1个月,产量提高了30%。此外,光伏大棚内还采用了智能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芍药的产量和品质。
光伏大棚的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芍药的产量,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光伏大棚种植的芍药每亩可增收3万元。这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亳州市某村村民张先生就是光伏大棚种植芍药的受益者之一。他兴奋地说:“以前种地收入低,现在通过种植芍药,年收入能增加好几万元。光伏大棚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用电问题,还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光伏大棚种植芍药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其中。亳州市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推广光伏大棚种植芍药技术,力争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光伏农业示范园区,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光伏大棚种植芍药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光伏大棚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光伏大棚种植芍药这一创新模式,为我国新能源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相信新能源农业将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 • “扶贫超市”线上线下联动,48小时让滞销农货直达城市餐桌
- • 老子文化园征地补偿款被截留,村民举《道德经》挡挖掘机:一场道德与利益的较量
- • 亳州“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番,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 • 华祖庵千年银杏树刻字事件引发关注,文物保护部门紧急加装AI监控
- • 谯城万亩芍药花海绽放,农旅融合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古井贡酒跨界药膳,联名推出“醉仙鸡”,黄酒煨制技法引发老饕疯抢
- • 西淝河“水鬼娶亲”骗局:假道士勒索渔民建庙,声称“不捐钱必遭灾”
- • 传统蓝印花布数字化复刻:AI助力还原失传百年的草木染配方
- • 亳州创新举措:首推“碳汇农田”交易,农民增收每亩200元
- • 暴雨侵袭四县千亩小麦绝收,保险理赔拖延引千人堵国道
- • 四县联合重拳出击,取缔23家“隐形变异培训”地下室补习班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
- • 涡河放生乱象:外来物种鳄龟入侵,河道生态失衡,渔民权益受损
- • 蒙城推行庄子哲学课,学生吐槽:逍遥游作业比数学难?
- • 棺材扶贫产业遭遇困境,老匠人转型送外卖:传统技艺面临生存挑战
- • 全国首家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落户亳州,开启价格避险新模式
- • 亳州“数字药农”APP上线,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村民集资千万建“南华经塔”,建成后禁止本地人免费登塔引发热议
- • 亳州民乐团奏响《十番锣鼓》,非遗乐音在国家大剧院绽放京城
- • “基金招商成果斐然:30家被投企业纷纷落户亳州,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华佗五禽戏荣登联合国非遗预备名录,百万海外学员传承中华国粹
- • 华佗中医药大学获批筹建,2026年首批招生千人,传承中医文化再添新篇章
- • 市政公园无人机巡防体系上线,开启“空地一体”治安防控新时代
- • 华佗-庄子-老子文化走廊三日游:门票成花费大头,文化之旅如何平衡?
- • 长三角消费扶贫订单助力脱贫攻坚,销售额占比达六成
- • “美食+文旅”融合示范区盛大落成,游客沉浸式体验从采药到烹膳的全过程
- •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困局:苏浙淘汰化工企业借道亳州排污引发的思考
- • 亳州四县联考泄题事件持续发酵:谯城家长花10万买答案被立案调查
- • 亳州职教园二期投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新增技能人才年培养规模达1.5万人
- • 村医集体辞职潮席卷而来:医保垫付压垮卫生室资金链
- • “民意直通车”助力解决群众诉求,累计收集超万条
- • 无人机夜间巡逻引发争议:殡葬改革激化村民矛盾,偷埋遗体事件频发
- • 曹操运兵道遗址建元宇宙体验馆,VR技术再现地道战军事智慧
- •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涉嫌千万“扶贫神方”骗局,留守老人成受害者
- • 全球首条量子中药萃取生产线在德国投产,德国企业投资20亿欧元助力中医药国际化
- • 蒙城庄子大道改造挖断供水管,千户居民生活受影响,紧急应对措施启动
- • 涡阳干扣面工业化生产线投产,年产能突破5000万包,引领传统美食迈向新高峰
- • 中国药科大学亳州校区奠基:填补皖北药学高等教育空白,助力医药产业发展
- • 林拥城三期开放,城市森林覆盖率跻身全省前三,绿色生活新篇章开启
- • 张良故里惊现汉代兵法竹简,疑似失传《黄石公三略》残卷
- • 粮库挪用丑闻:万吨储备粮失踪,负责人称“老鼠吃了”
- • 江淮汽车蒙城基地投产,新能源物流车年产能再攀新高
- • “曹操出行”电单车违规停放,3000辆车辆被城管集中扣押引发社会关注
- • “小小厨神争霸赛”开赛,千名儿童传承非遗蒙城烧饼技艺
- • “贫困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突破85%: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亳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助力中医药数据要素价值激活
- • “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
- • 村医集体辞职潮席卷全国:医保垫付压垮卫生室资金链
- • 曹操故里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三国主题巡游吸引30万游客共襄盛举
- • 体验小众玩法:跟随渔民撒网捕鱼,尽享“西淝河鲜宴”
- • 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启动,首批30名校长摘“官帽”变“教育家”
- • 庄子大道施工挖断水管,三千户居民提桶抢消防车水: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活危机
- • 尉迟寺遗址研学乱象:考古变挖沙,小学生挖仿制陶片,家长纷纷投诉
- • “道德经套餐”688元/位道宴体验翻车:豆腐青菜摆盘引争议
- • “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助力全国41.1万个项目,打造药王村等特色样板
- • 谯城蒙城快速路塌方事件引发追责风暴,四县交通局长集体被约谈
- • 蒙城县黄牛产业升级,助力打造全国高端牛肉供应链基地
- • 亳州首届黄牛汤争霸赛盛大开幕,百店竞逐“金勺奖”荣耀巅峰
- • 尉迟寺遗址考古成果纳入教材,历史课本新增“蒙城文明起源”章节
- • “利辛‘假发村’年产值破5亿,村民靠接发手艺盖起小洋楼”
- • 全国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启用,首日成交额破80亿元,中药材市场迎来新纪元
- • 华佗五禽戏荣登联合国非遗名录,全球习练者突破500万,传承千年国粹焕发新活力
- • 药企借“华佗IP”圈地:养生园变商品房,政府默许文旅用地违规转性
- • 亳州经开区荣膺国家首批“数字领航”园区,5G工厂覆盖率突破80%,引领区域数字化转型新潮流
- • 老年开放大学全面覆盖乡镇,银发学员突破五万人次,开启终身学习新篇章
- • 我国PM2.5浓度创十年新低,空气质量首达国家一级标准,绿色生活迎来新篇章
- •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PM2.5浓度创十年新低,首达国家一级标准
- • 亳州少年科学院揭牌,百名“小院士”踏上科技探索之旅
- • 亳菊提取物荣获欧盟认证,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年增200%,中药国际化再迈新台阶
- • 芡河生态游:泛舟荷花荡,聆听老船夫讲述“庄子钓鱼”传说
- •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扶贫神药”,涉案金额超500万:一场医疗诈骗的警示
-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万名劳动者获“亳州工匠”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