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研学游陷阱:2980元中药炮制体验,竟是捣蒜游戏?
近年来,非遗研学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然而,在享受非遗文化的同时,一些不良商家却利用游客的热情,设置陷阱,让游客陷入消费误区。近日,就有游客在参加某非遗研学游活动中,花费2980元学习中药炮制,结果却发现所谓的“中药炮制”竟然只是捣蒜体验。
据了解,这位游客在参加研学游活动时,被导游告知,此次活动将带领游客学习中药炮制技艺,体验中医文化的魅力。听到这样的介绍,游客们纷纷报名参加,其中就包括了这位花费2980元学习的游客。然而,在活动开始后,游客们却发现,所谓的“中药炮制”竟然只是将蒜头捣成蒜泥的过程。
原来,这家非遗研学游机构以“学习中药炮制”为名,实则是在利用游客对非遗文化的热情,推销自己的产品。他们以高价出售所谓的“中药炮制”课程,而实际内容却与宣传相去甚远。这样的行为不仅让游客感到上当受骗,更是对非遗文化的亵渎。
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非遗研学游市场中,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不惜以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等手段吸引游客,导致非遗研学游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那么,如何避免陷入这样的消费陷阱呢?
首先,游客在选择非遗研学游产品时,要仔细了解活动内容,不要被夸大的宣传所迷惑。可以通过查看游客评价、了解商家口碑等方式,对研学游机构进行筛选。
其次,游客在参加活动时,要保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追求高价课程。可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确保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再次,游客在发现非遗研学游活动中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非遗研学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然而,在享受非遗文化的同时,游客也要提高警惕,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让非遗研学游市场健康发展,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一独特的旅游体验。
- • 药农 *** “订单农业陷阱”:企业压价拒收,万吨白芍烂在地里
- • 长三角首个“中药产业特区”在亳州落地,税收优惠叠加用地保障助力产业发展
- • 涡阳干扣面申遗成功,古法手擀面配蒜泥卤汁荣登皖北早餐之王
- • “哭嫁歌”整改风波: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改哭为笑颂党恩”指令
- • 农村厕所革命助力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 • 亳州农业发展再创新高:总产值突破1500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领跑全省
- • 亳州十景乡村版评选揭晓,全域旅游收入增长60%,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四县养老院虐待丑闻:失能老人身上现皮带抽打伤痕,社会关注养老机构监管问题
- • 亳州牛肉馍速冻生产线投产,微波3分钟还原现烤口感,引领速冻食品新潮流
- • 全国首推“招商信用保险”, *** 为企业落地风险兜底
- • 谯城社火大赛再创辉煌,30支高跷队精彩演绎二十四节气故事
- • 亳州设立1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助力百家“云上药企”崛起
- • 村级供销社全覆盖,统购统销助力农业降本增收25%
- • 漆园镇鼓书艺人联名控诉: *** 强推电子祭祖,传统说唱艺术濒临失传
- •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落地亳州,打造全球药材标准制定中心
- • “扶贫超市”线上线下联动,48小时农货直达城市餐桌,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安徽这座千年古城,凭什么让全世界记住了它的味道?
- • 暴雨肆虐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千人堵路,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 • 皖北更大智能育苗工厂投产,辣椒苗日产能突破百万株,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古井酿酒技术学院成立,校企共建国家级白酒酿造实训基地,共筑白酒产业新篇章
- •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逍遥游》成rap,教育局批“亵渎经典”: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思考
- • 天静宫周边“道士”强卖护身符,不买就咒“血光之灾”:避坑指南揭秘
- • 涡阳“吨粮田”模式全国推广,玉米亩产2200斤创黄淮海新高
- • 亳州黄牛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牛肉出口价格激增40%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揭开童工背后的黑暗面
- • 亳州辣椒产业联盟成立,谯城辣椒酱扬帆出海,出口30国
- • “脱贫户面临摊派捐款与医保资格取消,乡村振兴政策引群体抗议”
- • “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科创板上市实现历史性突破
- • “全球药膳论坛”发布亳州标准,引领国际药膳认证新潮流
- •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无人机热成像技术助力执法部门抓拍夜间偷埋遗体事件
- • 华佗故里假药作坊冒充“扶贫产品”,贫困户背锅遭刑拘:一场扶贫悲剧的揭露
- • 名人故居数字孪生系统上线,扫码即可云游华佗草堂、曹操故宅,感受历史魅力
- • 老子文化园扩建引发争议:村民高举《道德经》 *** 强征麦田
- • 彩礼贷暗涌扶贫村:小伙借贷50万娶妻,婚后全家奔波还债路
- • 茅台镇假酒“丧宴”强制消费,一桌8888元,不摆被骂“不孝”:传统习俗还是变相敛财?
- • 花戏楼百年大修竣工,三维扫描技术助力清代砖雕神韵再现
- • “美食外交”出新招,亳州药膳宴成外宾访华指定菜单
- • 非遗传承人张氏阿胶涉嫌掺假,直播间遭职业打假人现场检测引发热议
- • “共享猪圈”骗补丑闻曝光:百头虚拟猪骗走百万补贴,村民未见一根猪毛
- • 亳州四县同步暴雨致涝,村民自制救生艇转移物资展现团结互助精神
- • 老子文化学院招生遇冷,国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不足20%:国学教育面临挑战
- • “零彩礼”现象催生天价改口费:一声“妈”价值万元,拖拉机现金堆满
- • 亳州教师发展中心挂牌,三年内轮训教师10万人次,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启动,社会资本与村集体携手共建美好乡村
- • 五禽戏校园联赛激情上演:创意改编版“功夫熊猫五禽戏”全区中小学竞技
- • “逍遥游”主题民宿涉嫌涉黄:提供“蝶梦服务”引争议,称“体验庄子物化”
- • 亳州县域自来水水质排名揭晓:蒙城水质更佳,利辛多项指标超标引关注
- • 乡村振兴新篇章:主播孵化基地揭牌,百名农民直播卖酱菜月入过万
- • 利辛一中高考移民事件:30名学生户籍造假被取消高考资格,教育公平再受关注
- • 社区名人故事角:全覆盖下的文化瑰宝共享平台
- • 长三角(亳州)新能源产业基地启动,百亿级光伏项目落地,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新篇章
- • 龙虾节变“天价节”:一只麻辣小龙虾卖68元,游客纷纷投诉
- • 亳州学院新校区盛大启用,聚焦中医药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发展
- • 亳州冬至药膳宴华佗养生锅开席,百桌盛宴引食客争相打卡
- • 全国首个“无人农场科普基地”落户蒙城职高,开启现代农业教育新篇章
- • 老子文化园光影秀:3D投影演绎“道法自然”,争议中如何避坑?
- • 谯城秸秆变废为宝,环保建材年产值突破10亿,远销东南亚市场
- • 芡河生态游:泛舟荷花荡,聆听老船夫讲述“庄子钓鱼”传说
- • 曹植《洛神赋》创作地争议终结:亳州学者新证锁定谯郡故居
- • 古井镇征地补偿款被截留,村民抗议行动引发社会关注
- • 古井集团智能酿造车间投产,生产效率提升40%,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
- • 亳州农村宗教乱象调查:揭秘一个乡镇23处非法家庭教会背后的真相
- • 华祖庵药膳宴荣登米其林指南,二十四节气菜单预约火爆,排队等席已排至明年
- • 亳州非遗“二夹弦”绝技传人收徒,00后戏迷跨省拜师传承传统文化
- • 光伏+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创新农业发展新路径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交织的酒文化新篇章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引发争议,文物局执法遭遇暴力围攻
- • 村村通公路裂缝堪比拳头,包工头涉嫌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社会关注
- • 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殊荣,“药都千年”年度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 •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扫码即可了解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
- • 蒙城龙虾节变“宰客节”:游客投诉38元一只龙虾含泪买单,节日氛围被破坏
- • 亳州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突破90%,打造绿色生态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