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农场:棚顶发电、棚下种药,亩均收益翻两番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光伏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这种模式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了棚顶发电、棚下种药,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亩均收益翻两番的显著成效。
光伏农场,顾名思义,就是在农业大棚的棚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光伏农场可以充分利用农业大棚的闲置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传统的农业大棚,在种植作物期间,棚顶空间基本闲置。而光伏农场则将这一空间转化为发电空间,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光伏发电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光伏农场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物,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发电具有很高的可持续性。
再者,光伏农场可以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药,提高农业产值。在光伏农场中,棚顶的光伏板发电,可以为棚下的农作物提供光照和温度,促进作物生长。而棚下的土地则可以种植药材等经济作物,实现多元化收益。
以某地区光伏农场为例,该农场采用棚顶发电、棚下种药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了解,该农场占地100亩,其中光伏板面积达到60亩。在光伏发电的同时,农场还种植了中药材、蔬菜等作物。据统计,该农场亩均收益达到了原来的两番,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光伏农场的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下是光伏农场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
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光伏农场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 提高农民收入。光伏农场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产值,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光伏农场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4.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光伏农场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物,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总之,光伏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光伏农场有望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户的“晴雨表”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开馆,百件作品再现三国风云
- • 涡阳公交老年卡遭盗刷,监控曝光年轻人凌晨狂刷买早餐
- • 中德(亳州)智慧农业示范园盛大开园,德国垂直农业技术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
- • 婚礼闹伴娘致精神失常,男方“老祖宗规矩,玩不起别嫁!”引发社会热议
- • 曹操运兵道遗址公园盛大开园,三国主题民宿预订率超95%,游客纷至沓来
- • 明清古宅遭遇拆字风波:文化保护争议下的庄子文旅小镇建设
- • 宁德时代投资50亿建中药材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绿色经济新篇章开启
- • 亳州历史文化新风尚:曹操Q版手办盲盒首发秒罄,传承千年风华
- • 冬至阿胶糕订单激增10倍,亳州古法熬胶技艺再现辉煌
- • 亳州非遗国际传播中心盛大落成,百国留学生共赏五禽戏魅力
- • “银发助贫”行动:10万老年学员投身志愿服务,传递温暖力量
- • “亳州药农云”APP上线,AI助力农业病虫害诊断,准确率高达95%
- • 曹操运兵道数字化复原,全球首个“三国军事VR体验馆”盛大开馆
- • 白芍扶贫基地变故:药田被铲,药农无奈改种玉米,订单作废,贷款咋还?
- • 中药材种植户集体 *** “强制改种”:白芍补贴未到,先罚荒田款
- • 涡阳干扣面申遗成功,古法手擀面配蒜泥卤汁荣膺皖北早餐之王
- • 江淮汽车蒙城基地盛大投产,新能源物流车年产能突破10万辆
- • 光伏农业立体模式创新推广,助力20万户家庭用电无忧
- • 千年古街焕新颜,北关老街“千年药香”非遗市集盛大开市
- • 古井集团智能酿造车间投产,生产效率提升40%,引领白酒行业智能化转型
- • 亳州“智慧粮仓”工程启动,AI温控系统助力储粮损耗降低30%
- • 亳州十景乡村版评选揭晓,全域旅游收入增长60%,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华佗诞辰1890周年纪念:全球视野下的中医盛会
- • 涡河航道升级工程获批,千吨级货船将直通长江水系,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交织的酒文化新篇章
- • “哭嫁歌”遭遇整改:传统婚俗与文化宣传的碰撞
- • 全国首个“无人农场科普基地”落户蒙城职高,开启现代农业教育新篇章
- • 亳州冬至药膳宴开席,百桌“华佗养生锅”飘香老街,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
- • 曹操运兵道遗址建元宇宙体验馆,VR技术再现地道战军事智慧
- • 石弓镇扶贫车间:机器生锈,留守妇女返岗无望,重拾针线活
- • 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智慧养老新篇章
- • 亳州设立长三角生物医药离岸研发中心,汇聚全球顶尖团队助力产业升级
- • 乡村物流骗补调查:虚假签收单虚构50%业务量,套取千万补贴
- • 亳州乡村CEO年薪制试行,海归硕士返乡带火芍药产业
- • “黑玉米订单农业”助力10万农户增收,亩均增收2500元
- • 非遗体验:蒙城油酥烧饼制作课,揭秘材料费背后的真相
- • 殡葬改革引冲突:村民深夜偷埋遗体遭无人机热成像监控引发争议
- • 长三角(亳州)新能源产业基地启动,百亿级光伏项目成功落地,助力绿色转型
- • 药膳创意大赛黑马频出:95后用玛咖配臭豆腐称“朋克养生”
- • “谯城试点‘共享药田’,市民认领地块种植芍药,收益五五分成,共建绿色家园”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绿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婚俗新规:新娘汉服行“髑髅之礼”,跨头骨称“看破生死”
- • 长三角医保“一卡通”落地亳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全面启动
- • 欧盟认证亳州为“药食同源示范区”,出口额年增300%:中药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年产生物天然气2亿立方米,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 废弃小学改书店引争议:村民感叹“38元咖啡抵半月鸡蛋钱”
- • “零彩礼”现象催生天价改口费:新娘敬茶喊妈一次收费1万元,婚俗变味引热议
- • 亳州携手华为共建智慧农业云,百万亩农田数据实时上链,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市民举报“神医”华佗第78代传人非法行医,涉案金额超千万
- • 中药集市“假药祈福”乱象:商贩兜售泡酒毒蛇称“华佗驱邪方”致多人中毒
- • 农村“三资”管理数字化平台上线,集体资产透明可查,助力乡村振兴
- • 涡河湿地观鸟胜地:白鹭青头潜鸭栖息地,摄影师私藏机位曝光
- • 无人机夜间巡逻引发争议:殡葬改革激化村民矛盾,偷埋遗体事件频发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成效显著,渔民年增收2万元转型护水员
- • 亳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年交易额突破150亿,中药材跨境直播引领行业新潮流
- • 亳州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农村考生占比突破65%,教育公平再显成效
- • 数字农业云平台上线:四县农田数据实时共享,防灾效率倍增
- • 亳州二夹弦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百年戏班下乡演出超百场,传承民间艺术瑰宝
- •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困局:苏浙淘汰化工企业借道亳州排污引发的思考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国家级认证,千年文物重焕生机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
- • 亳州现“天价学区房”:曹操小学周边房价突破5万/㎡,家长争相购买
- • 亳州港千吨级航道通航,皖北外贸企业物流成本直降40%,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粮库挪用丑闻震惊全国:万吨储备粮神秘失踪,负责人竟称“老鼠吃了”
- • 花木兰主题公园闭园维修引争议,游客怒斥塑像丑化巾帼英雄
- • 华祖庵银杏季:千年古树下抄经祈福,中医养生下午茶,一场穿越时空的养生之旅
- • 曹操故里文旅城盛大开放,AR技术重现官渡之战指挥场景,历史再现!
- • “空中交警”守护校园,市政公园警用无人机护航学生放学安全
- • 婚礼闹伴娘致精神分裂,男方家族扬言:“老祖宗规矩闹不起别嫁!”
- • 华佗中医院“天价中药方”引争议:感冒药费高达800元,患者质疑医疗乱象
- • “百姓评理说事点”村村覆盖,基层矛盾化解率超95%,构建和谐乡村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