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农抗议“订单农业陷阱”:企业压价拒收,万吨白芍烂在地里

亳州新闻网 阅读:7 2025-08-10 23:39:27 评论:0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订单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然而,在订单农业的实践中,一些药农却遭遇了“订单农业陷阱”,企业压价拒收,导致万吨白芍烂在地里,引发了一场关于订单农业的广泛讨论。

订单农业,顾名思义,是指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等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确保农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却利用订单农业的漏洞,压低收购价格,甚至拒收农产品,让农民陷入困境。

近日,我国某地药农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他们种植的白芍是中药材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然而,由于企业压价拒收,导致万吨白芍烂在地里,损失惨重。

据了解,这些药农与当地一家中药材加工企业签订了白芍收购合同。合同规定,企业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收购白芍。然而,在收获季节,企业却以市场波动为由,将收购价格降至每公斤20元,甚至拒收部分白芍。

面对企业的无理要求,药农们感到十分无奈。他们种植的白芍,从播种、施肥、除草到收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企业却以低价甚至拒收的方式,让他们血本无归。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纷纷发表意见,认为订单农业在推广过程中,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农民的权利义务。对于违反合同、压价拒收等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企业应树立诚信意识,严格遵守合同约定,不得擅自更改收购价格,更不能拒收农产品。同时,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农民的利益,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农民自身也要提高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签订订单农业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

总之,订单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警惕“订单农业陷阱”,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只有这样,才能让订单农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亳州新闻信息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安徽省亳州市新闻门户,整合政务动态、县区新闻、历史文化及民生热点,打造‘三个平台、一个智囊’的综合性信息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