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麻糊名扬央视《风味人间》,凌晨三点老店门前长龙不断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传统美食——麻糊,因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期在央视纪录片《风味人间》中亮相,一时间吸引了无数食客的目光。这部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麻糊制作工艺的精湛,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韵味。
亳州麻糊,又称麻豆腐,是亳州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其历史悠久,始于明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麻糊选用优质黄豆、花生、芝麻等原料,经过磨浆、煮浆、点浆、压榨、晾晒等工序,最终制作成细腻柔滑、口感独特的麻糊。其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在《风味人间》中,麻糊的制作过程被生动地呈现出来。纪录片中,一位经验丰富的麻糊师傅正在熟练地操作着磨浆机,黄豆在磨浆机的旋转中逐渐变成细腻的豆浆。随后,师傅将豆浆倒入锅中,用文火慢慢熬煮。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因为熬煮的时间过长,麻糊会变得过于浓稠;时间过短,麻糊则不够细腻。最后,师傅将熬煮好的麻糊倒入模具中,晾晒成型。
《风味人间》的播出,让亳州麻糊的名声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不少食客纷纷慕名而来,一尝这独具特色的美食。凌晨三点,亳州市区一家老字号的麻糊店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这些食客中,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有当地居民。他们纷纷表示,为了品尝到正宗的麻糊,凌晨排队等候也是值得的。
这家老字号的麻糊店,已有百年历史。店内环境虽然简陋,但麻糊的味道却始终如一。店主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他见证了麻糊的兴衰,也见证了这家店的发展。老人说,麻糊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亳州人的一种情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麻糊。
凌晨三点,麻糊店内的生意格外红火。店主和几位师傅忙碌地制作着麻糊,他们熟练的手法让人叹为观止。当一锅热气腾腾的麻糊出锅时,食客们纷纷抢购。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交流着对麻糊的看法。有人称赞麻糊的口感细腻,有人感叹麻糊的历史悠久。
亳州麻糊之所以能在《风味人间》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如今,麻糊已经成为亳州的一张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食客前来品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麻糊这一传统美食将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带来美味和快乐。
- • 天静宫首届“国际老子论坛”盛大开幕,欧美学者共论“无为治国”
- • “土壤医院”革新农业科技,治愈10万亩盐碱地,亩产翻倍奇迹再现
- • 清明烧纸引发山林大火,村民拒担责:“祖宗规矩,烧塌天也得烧!”
- • 皖北民歌大赛冠军疑云:方言歌词涉嫌AI生成,评委直呼听不懂
- • 万亩荷塘扶贫项目烂尾,莲农无奈挖藕填埋:一斤倒贴两毛,民生困境亟待解决
- • 量子算命席卷农村:老人卖牛买“能量符咒”祈愿子孙金榜题名
- • 亳州第七届“举旗帜·送理论”微宣讲竞赛圆满落幕,基层理论传播再创新高
- • 雀巢亳州工厂扩产,药食同源饮品直供欧美市场
- • 濒危剧种淮北梆子复排《华佗传》引发热潮,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 • 蒙城利辛合建留守儿童平台,90%通话记录造假引发社会关注
- • 村卫生室赤脚医生孤军奋战,孕妇难产延误送诊悲剧频发
- • 亳州药膳研究院盛大成立,全球首份《药食同源风味图谱》惊艳亮相
- • 西淝河“水鬼娶亲”骗局揭秘:假道士勒索渔民建庙,恐吓“不捐钱必遭灾”
- • 全国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正式启用,首日成交额突破80亿元
- • 谯城区十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启用,AI课堂助力5万名学生开启智能学习新篇章
- • 全国中药材炮制技能大赛永久落户亳州,助力非遗传承人才培养
- • 光伏组件巨头晶科能源落户皖北,引领新能源基地崛起
- • “扶贫校车停运引发悲剧:家长骑三轮车送孩子上学翻车致1死3伤”
- • 全球最大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年产能满足全国需求半壁江山
- • 龙虾养殖户血本无归:饲料公司跑路,千亩塘口浮满死虾,养殖行业面临重大危机
- • “绿色厨房”计划正式启动,100家餐厅承诺零添加药膳,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逍遥游》成rap,教育局批“亵渎经典”: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反思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年产生物天然气2亿立方米,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 • 阴婚中介贩卖女童八字,家长收3万签字:“闺女活着嫁不起,死了值钱”
- • 老子文化学院招生遇冷,国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不足20%:传统教育面临挑战
- • 曹操中学开设“AI历史课”,虚拟曹操与学生辩论三国谋略
- • 亳州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农村考生占比突破65%,教育公平再迈新台阶
- • 庄子生态村变臭水沟:养鸡场粪便直排村民饮用水源地,环境危机亟待解决
- • 区域协同发展遭遇困境:谯城拒绝开放中药材检测中心引争议
- •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5人,教育公平何在?
- • 蒙城一中试点“午休舱”引家长 *** :家长担忧太空胶囊式午休压抑孩子成长
- • 亳州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绿色农业发展迈向新篇章
- • 长三角医保“一卡通”在亳州落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新篇章开启
- • 亳州首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正式启用,守护道地药材品种超2000个
- • “扶贫校车停运致学生辍学,家长骑三轮翻车悲剧:1死3伤,社会关注教育安全与家庭困境”
- • 亳州携手长三角共建“飞地农田”,10万亩蔬菜直供沪苏浙,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亳州少年科学院孵化首枚科普卫星,中学生参与航天项目,谱写我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 • 龙虾节变“天价节”:一只麻辣小龙虾卖68元,游客纷纷投诉
- • 西淝河湿地生态补偿项目助力沿岸村民增收致富
- • 暖冬行动:百万件棉被衣物传递爱心,温暖无数人心
- • “漆园古镇汉婚体验遭质疑:凤冠被50人戴过,游客投诉泛滥现象”
- • 老旧校舍改造迫在眉睫,教学楼外墙脱落事件敲响安全警钟
- • 乡村教师自创“蚯蚓粪种菜课”,带学生种出全校免费午餐
- • 《华佗》首演门票3分钟售罄,濒危剧种淮北梆子焕发新生
- • 全国中药材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破2000亿,亳州稳居全球之一,中药产业再创辉煌
- • 揭秘跨县假种子产业链:蒙城包装、涡阳贴牌、利辛会销洗脑
- • 全国首个“建安文学数字馆”上线,AI技术再现曹丕、曹植兄弟诗酒唱和盛景
- • 老子学院招生遇冷,高价国学班被指“割韭菜”:国学教育市场乱象初探
- • 谯城区荣膺国家粮食产业强镇,年加工面粉突破100万吨再创辉煌
- • 谯城秸秆变废为宝,环保建材年产值突破10亿,远销东南亚市场
- • 全国首个“零碳药都”规划发布,新能源巨头争相布局未来绿色医药产业
- • 谯城中药材市场惊现“硫磺熏蒸”黑作坊,涉事企业被罚300万元,中药材安全再敲警钟
- • 古井镇酒文化小镇盛大开街,年酿酒体验游客突破50万!
- • 利辛县黑玉米订单农业助力10万贫困户增收,亩均增收2500元
- • 暴雨肆虐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千人堵路,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 • 酒企涉嫌虚假申报“非遗技艺”骗取补贴,千万资金流向私人账户,审计部门揭开黑幕
- • 亳州农村宗教渗透调查:非法教堂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 • 传统蓝印花布数字化复刻:AI助力还原失传百年的草木染配方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引发争议,文物局执法遭遇村民锄头阻拦
- • 道家养生宴变“腹泻宴”:市监局检测发现野菜含超标生物碱
- • “校园午餐工程”:中央厨房助力20万学生,日供餐能力领跑全省
- • “健康扶贫‘村村通’工程圆满完成,20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正式投用”
- • 花木兰主题公园闭园维修引争议,游客怒斥塑像丑化巾帼英雄
- • 蒙城肉牛托管养殖助力贫困户实现零成本年分红5000元
- • 花戏楼百年修复工程竣工,3D打印技术助力清代砖雕重现辉煌
- • 亳州全域旅游卡疑云重重:免费宣传背后藏猫腻,另购“服务包”成隐形陷阱
- • 全球首条区块链中药材溯源链正式启用,扫码溯源服务覆盖200家药企
- • 亳州汉服设计大赛盛装揭晓,中药纹样服饰闪耀纽约时装周
- • 亳州暴雨肆虐,中药材市场遭遇重创,商户痛失千吨药材
- • 婚庆公司捆绑“孝心套餐”:万元婚纱照成“辱没祖宗”的代价
- •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守护农民丰收梦——提前72小时精准通知农户应对极端天气
- • 涡河污染引发鱼群暴毙,渔民划船挂死鱼抗议化工厂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