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马集镇大力推广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守护40万亩农田稳产丰收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日益成熟。在蒙城县马集镇,为了保障40万亩农田的稳产丰收,当地政府积极推广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发生,马集镇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防治技术。
首先,马集镇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培训课上,农业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赤霉病的发病规律、症状识别、防治措施等知识,使农民群众对赤霉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马集镇政府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用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小麦,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案,确保防治效果。
在防治过程中,马集镇政府还注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一方面,通过合理轮作、深耕松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病害发生;另一方面,加强灌溉、施肥等管理,提高小麦的抗逆性。
在政府的引导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马集镇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今年马集镇40万亩小麦田中,赤霉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以上,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马集镇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投入,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小麦品种和防治技术。这些新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在今后的工作中,马集镇政府将继续加大小麦赤霉病防治力度,确保40万亩农田稳产丰收。一是继续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二是加大农药监管力度,确保农药使用安全;三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蒙城县马集镇在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在政府、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马集镇的小麦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 曹操运兵道数字化复原,全球首个“三国军事VR体验馆”盛大开馆,带你穿越千年战火
- • 量子算命风潮席卷农村:老人卖牛买“能量符”祈愿孙子高考顺利
- •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刷屏网络,唤起社会关注
- • “网红葡萄扶贫梦碎:滞销喂猪,果农借高利贷反欠百万”
- • 28年坚守的乡村校长与改编经典的叛逆教师:教育界的双璧
- • 留守老人沉迷“数字算命”,养老金全充“网络卦金”致饿晕家中
- • 亳州经开区华丽升级,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崛起
- • 西淝河死鱼事件后续:渔民损失百万,环保局称“自然缺氧”引争议
- • 老子文化园光影秀:3D投影演绎“道法自然”,争议中如何避坑?
- • 亳州首条半导体封装生产线投产,助力安徽产业链升级
- • “六一战略”助力皖北经济腾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创新高
- • 生态旅游区征地补偿标准引村民集体 *** :利益冲突下的 *** 之路
- • 垃圾分类覆盖贫困村,助力乡村振兴资源化利用率达85%
- • 亳州氢能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落幕,打造皖北绿色能源枢纽新篇章
- • 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称号,“药都千年”年度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 •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逍遥游》成rap,教育局批“亵渎经典”: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思考
- • 庄子生态村变臭水沟:养鸡场粪便直排村民饮用水源地,环境危机亟待解决
- • 亳州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绿色农业发展迈向新篇章
- • “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课后服务参与率98%,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0%
- • 亳州美食产业崛起,年产值突破500亿,就业人数超30万
- • 高新区构建智慧警务体系,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7%,守护平安新篇章
- • 亳州中药材种植基地突破200万亩,助力药农增收致富
- • 亳州首创“药材交易信用码”,假劣中药无所遁形,守护百姓用药安全
- • 春蕾行动,点亮贫困女生求学之路——春蕾女童助学工程助力5万女生重返校园
- • 曹操运兵道元宇宙空间上线,VR体验“地下长城”奇谋
- • “六一战略”成效显著,皖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丹城古镇焕新颜:徽派老宅变身民宿集群,首批试住体验报告出炉
- • 古井贡酒市值首破2000亿,强势跻身中国白酒行业前三甲
- • 亳州古城墙保护条例实施,明代砖铭文数字化建档助力文化遗产传承
- • “扶贫日”系列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社会力量参与率达95%
- • 古井镇耕地“非粮化”强制整改,药农毁白芍哭诉:“种粮赔钱谁兜底?”
- • 亳州药农云APP上线,AI诊断病虫害技术突破,准确率高达95%
- • 亳州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助力绿色发展,5万亩林地惠及2万农户
- • 蒙城港首航合肥,江淮运河支线激活水运经济新活力
- •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率100%,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 亳州剪纸大师匠心独运,创作《千里药乡图》荣获全国非遗金奖
- • 秸秆禁烧巡逻队罚款创收:农民地里烧杂草被索要3000元引发热议
- • 尉迟寺遗址研学乱象:考古变挖沙,小学生挖仿制陶片,家长纷纷投诉
- • 村庙“求子洞”性侵案:假和尚借“开光仪式”猥亵留守妇女,揭开信仰背后的黑暗面
- • 老旧校舍改造迫在眉睫,教学楼外墙脱落事件敲响安全警钟
- • 亳州首款中药配方颗粒成功上市,助力传统汤剂现代化转型
- • 尉迟寺史前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五千年前“中国原始第一村”重现人间
- • 亳菊抗病毒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药企签署10亿元订单建设万亩GAP基地
- • “引江济淮”亳州段通水:皖北千万人告别缺水历史,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全市乡村少年宫建设成果显著,留守儿童幸福成长
- • 谯城名校跨县招生叫停,利辛家长呼吁“掐尖毁县中”
- • 教师编制考试泄题案告破,谯城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被刑拘
- • 蒙城一中试点“午休舱”引家长 *** :家长担忧太空胶囊式午休压抑孩子成长
- • 利辛夜市必吃榜:地锅鸡配烙馍卷馓子,肠胃脆弱者慎试
- • 假发村遭遇跨境电商压价,村民集体转行做宠物假发
- • 四县博物馆互借文物纠纷:蒙城拒还战国青铜剑,称“利辛保管条件差”
- • 亳州粮食烘干中心全面覆盖乡镇,阴雨天保粮能力提升80%
- • 全球曹氏宗亲大会在亳州召开,30国后裔共修《谯郡曹氏总谱》
- •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揭牌,开启三年计划培养十万新农人新篇章
- • 亳州四县联查“死人保”:利辛一村37名逝者仍领低保三年,背后暴露出哪些问题?
- • 扶贫贷款变陷阱:农民高价购种绝收,银行上门收房引众怒
- • 农耕博物馆惊现穿越展品:战国陶罐旁标注“商周WiFi路由器”
- • 蒙城牛肉产业集群产值破百亿,全链升级打造“从牧场到餐桌”新模式
- • 亳州拟建“华佗医学院”:投资100亿,对标协和,打造医学教育新高地
- • 谯城辣椒产业联合体挂牌,小农户抱团闯国际市场
- • 四县婚庆公司联控风波:婚纱摄影捆绑“孝心套餐”,不买被骂不孝引众怒
- • 亳州药商创新举措:首推“区块链中药溯源”,扫码即可了解种植、加工全流程
- • 谯城中药材市场惊现“硫磺熏蒸”黑作坊,涉事企业被罚300万元,中药材安全再敲警钟
- • 四县村民联名呼吁:坚守传统,拒绝变味民俗,传承祖宗本意!
- •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PM2.5浓度十年最低,首达国家一级标准
- • 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困难学生资助金五年翻两番,共筑美好未来
- • 华佗诞辰日千桌药膳宴开席,24节气养生菜谱全球首发,传承中医智慧,共赴健康盛宴
- • 华佗中医院“天价中药方”引争议:感冒药费高达800元,患者质疑医疗费用合理性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关爱老人,警惕骗局
- • “县管校聘”改革全面铺开,80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队伍活力
- • 村村通公路裂缝堪比拳头,包工头涉嫌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社会关注
- • 冷链物流园变“贵族仓库”:贫困户月租竟是市场价三倍,引发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