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电站变“负资产”:村民倒贴贷款维修,发电收益仅够缴电费

亳州新闻网 阅读:10 2025-07-17 01:39:24 评论:0

近年来,我国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在多个地区推广,旨在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然而,近期一些地区的光伏扶贫电站却出现了“负资产”现象,村民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贷款利息,还要自掏腰包维修电站,而发电收益却仅够缴纳电费,令人担忧。

光伏扶贫电站作为一项扶贫政策,本应让贫困地区的村民受益。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光伏扶贫电站却陷入了困境。首先,电站建设过程中,村民需要承担一部分贷款。由于村民收入较低,贷款利息负担沉重,使得他们不得不“倒贴”贷款维修电站。此外,电站的发电收益并不理想,甚至有些电站的发电收益仅够缴纳电费。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光伏电站选址不合理。部分光伏电站选址在山区、沙漠等光照条件不佳的地区,导致发电量不足。同时,这些地区的土地成本较高,增加了电站的建设成本。

2. 技术水平有限。一些光伏扶贫电站采用的技术较为落后,发电效率低下。同时,电站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到位,导致发电设备损坏严重。

3. 贫困地区村民缺乏光伏发电知识。由于村民对光伏发电的了解不足,导致电站的运行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面对光伏扶贫电站的“负资产”现象,相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选址。在建设光伏扶贫电站时,要充分考虑光照条件、土地成本等因素,确保电站的发电效益。

2. 提升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提高电站的发电效率。同时,加强对电站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加强培训。对贫困地区村民进行光伏发电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电站运行和管理能力。

4. 完善政策。对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进行补贴,降低村民的贷款利息负担。同时,建立健全电站的运营机制,确保电站的发电收益能够惠及村民。

总之,光伏扶贫电站作为一项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面对“负资产”现象,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光伏扶贫电站真正发挥扶贫作用,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亳州新闻信息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安徽省亳州市新闻门户,整合政务动态、县区新闻、历史文化及民生热点,打造‘三个平台、一个智囊’的综合性信息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