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盆而歌”丧仪变闹剧:家属雇人唱《小苹果》,老者怒砸音响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丧仪是一项庄重而严肃的仪式,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然而,近日一则关于丧仪的新闻却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原本庄重的丧仪竟变成了闹剧,家属雇人唱《小苹果》,老者怒砸音响,让人唏嘘不已。
据报道,这起事件发生在我国某地的一处丧仪现场。在逝者家属的安排下,一群年轻人身着奇装异服,手持麦克风,在灵堂前唱起了《小苹果》等流行歌曲。这一幕让在场的许多老人和宾客感到十分不适,甚至有人愤怒地砸碎了音响。
据了解,这场丧仪原本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家属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逝者在天堂也能感受到温暖。然而,雇人唱流行歌曲的做法却让整个丧仪现场变得滑稽可笑,让人无法接受。
面对这一情况,一位年长的老人愤怒地砸碎了音响,并大声质问家属:“你们这是在办丧事,还是办演唱会?”家属们对此感到十分尴尬,纷纷解释说:“我们也是为了让大家开心,没想到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发生类似事件。近年来,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丧仪现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元素,如唱歌、跳舞、表演等。这些做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让丧仪失去了原本的庄重和肃穆,甚至让人产生不尊重逝者的嫌疑。
丧仪变闹剧,反映出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淡薄。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似乎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丧仪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更是一种道德的体现。
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纷纷呼吁,要加强对丧仪的规范和引导。一方面,要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意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丧仪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丧仪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此外,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从而在丧仪等场合保持庄重和肃穆的氛围。
总之,丧仪变闹剧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我们共同努力,还丧仪以庄重,让逝者在天堂也能感受到我们的敬意和怀念。
- • 蒙城农科院成功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节水40%实现稳产高产
- • 全国首家名人主题图书馆盛大开放,珍藏10万册曹氏宗族文献
- • 亳州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共建硕士联合培养点,共育中医药人才新篇章
- • 许褚文化研究会与北欧维京武士协会签约,共研冷兵器战术,推动文化交流新篇章
- • 飞地经济新篇章:亳州与苏州携手共建跨省合作园区
- • 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进出口通关实现“零等待”——创新服务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 • “无为而治”成懒政借口:村干部拒修危桥称“顺应天道自然塌”
- •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牌,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助力,农户增收——万亩芍药订单不愁销
- • 教师改编《庄子》成说唱引发关注:学生力挺“这才是文化创新”
- • 亳州成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守护5万份道地药材基因,传承中华医药瑰宝
- • 四县联合整治“隐形变异培训”,重拳出击取缔地下室补习班23家
- • 传统村落保护再升级:15村入选名录,200栋百年古宅焕新颜
- • 亳州国际药膳文化节盛大开幕,50国代表共襄盛举签约采购协议
- • 亳州创新举措:首推“神医华佗”数字IP,AI中医问诊系统覆盖全球200家医院
- • “龙虾烹饪专业班”爆满,学生笑称“剥虾比学微积分有前途”
- • 古井镇征地补偿款被截留,村民抗议行动引发社会关注
- • 涡河航道升级助力物流发展:千吨货轮直通连云港,降本30%成效显著
- • 老砖雕技艺复活,明清建筑焕新颜——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竣工
- • 涡河古航道出土战国道家帛书:老子庄子思想起源再添重要佐证
- • 曹操运兵道遗址公园开园,AR技术助力再现三国军事智慧
- • 光伏板下芍药盛开,“农光互补”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突破万元
- • 谯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烂尾,七旬老人爬楼突发心脏病送医引关注
- •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开馆,百件作品再现三国风云
- • 皖北民歌大赛疑云重重:黑哨风波引发争议,评委涉嫌收钱保送关系户,冠军方言让观众一头雾水
- • 亳州启动“商汤文化研究工程”:探寻华夏文明起源的瑰宝
- • “智慧农业”成摆设:千万财政投入的物联网系统为何从未联网?
- • “曹操出行”电单车违规停放,3000辆车辆被城管集中扣押引发社会关注
- • 亳州方言语音库上线,AI技术助力百岁老人讲述老城故事
- • 亳州学院新校区启用,全国首个中医药大数据实验室亮相
- • “扶贫校车停运引发悲剧:家长骑三轮车送孩子上学翻车致1死3伤”
- • 亳州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农村考生占比突破65%,教育公平再迈新台阶
- • 谯城辣椒产业联合体挂牌,小农户抱团闯国际市场
- • “利辛好人”评选涉嫌刷票,10万买票丑闻曝光引发社会关注
- • 光伏板下种芍药,“农光互补”模式亩均收益破万元,农业发展新路径
- • 全市乡村少年宫建设成果显著,留守儿童幸福成长
- • 民办幼儿园学费暴涨40%,家长联名要求政府限价:教育公平何去何从?
- • 亳州危房改造清零,3.2万户贫困家庭住进安全房,幸福生活新篇章
- • 华佗诞辰祭祀变“天价香火局”:一炷香888元,村民怒斥“神医成了提款机”
- • 皖北民歌大赛冠军疑云:方言歌词涉嫌AI生成,评委直呼听不懂
- • 亳州创新举措:首推“神医华佗”数字IP,AI中医问诊系统接入全球200家医院
- •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扶贫神药”,涉案金额超500万:一场医疗诈骗的警示
- • 亳州首所专门学校成立,助力个性化矫治问题青少年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交织的酒文化新篇章
- • 经开区万元GDP能耗下降18%,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
- • 全球首条量子中药萃取生产线在德国投产,德国企业投资20亿欧元助力中医药国际化
- • 尉迟寺遗址考古新发现:史前稻作遗存改写农业史认知
- • 蒙城牛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 • 亳州农村宗教乱象调查:揭秘一个乡镇23处非法家庭教会背后的真相
- • 光伏+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绿色农业新篇章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亲情守护,法律维权
- • 长三角高校课程共享平台上线,亳州学子可修沪苏浙学分,教育资源共享迈出新步伐
- • “金融+政务”一站式服务上线,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至半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 • 假发村童工现象回潮:14岁少女日编10顶假发,月薪仅800元
- • 亳州宗教渗透扶贫村调查:揭秘乡镇23处非法教会,信徒多为贫困户
- • “一事一议”定制化招商政策出台,头部企业享“终身服务包”,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 • 利辛黑玉米华丽变身“黄金粮”,订单农业助力10万亩丰收
- • 涡河航道升级助力物流降本增效,实现30%成本节约
- • 《运筹论》:张良经典著作英译本全球发行,荣登牛津大学政治学必读书目
- • “脱贫榜样巡回宣讲”:培育千名致富带头人的力量源泉
- • 西淝河生态廊道荣膺国家级示范,助力沿岸10万村民共谋发展新篇章
- •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困局:苏浙淘汰化工企业借道亳州排污引发的思考
- • 亳州智慧农业云平台正式上线,万亩农田迎来AI精准灌溉新时代
- • “基金招商成效显著,30家被投企业跟投落户亳州,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民意直通车”助力解决群众诉求,累计收集超万条
- • 皖北民歌大赛黑哨风波:评委涉嫌收钱保送关系户,冠军方言观众听不懂引争议
- • 智慧城市大脑上线,开启“一网统管”新时代
- • 谯城区辣椒产业升级,助力全国辣椒市场“亳州产”占比三成
- • 央视《风味原产地》聚焦亳州酱菜,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传承千年风味魅力
- • 利辛县“乡村CEO”计划启动,百名青年返乡助力电商经济腾飞
- • 亳州药农云APP上线,AI诊断病虫害技术突破,准确率高达95%
- • 亳州机场国际货运区启用,中药材48小时直达东南亚,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