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下芍药盛开,“农光互补”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突破万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农业种植也在不断创新,其中“农光互补”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近日,某地光伏板下种植芍药,亩均收益突破万元,成为“农光互补”模式的成功典范。
芍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以其美丽的花朵和独特的香气,深受人们喜爱。然而,传统的芍药种植方式存在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稳定等问题。而“农光互补”模式的出现,为芍药种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农光互补”模式下,光伏板与芍药种植实现了有机结合。光伏板在白天吸收阳光进行发电,夜间则将热量释放出来,为芍药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同时,光伏板下的土地也被充分利用,种植芍药等农作物,实现了土地的二次利用。
某地农民张先生就是“农光互补”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他种植了5亩芍药,并在光伏板下进行种植。张先生表示,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光伏板下的芍药生长得更加旺盛,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很大提升。在光伏板的庇护下,芍药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农药使用量也减少了。
据了解,张先生种植的芍药亩均收益已突破万元。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农光互补”模式带来的多重优势。首先,光伏发电为芍药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温度和光照,有利于提高芍药的品质和产量。其次,光伏板下的土地利用率得到了提升,降低了土地成本。最后,光伏发电产生的电力收入,也为农民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农光互补”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和农业种植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
首先, *** 应加大对“农光互补”模式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其中。例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农民和企业参与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其次,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光伏板和农业种植的匹配度。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改进种植技术,实现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的有机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
最后,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开展电商销售等手段,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益。
总之,“农光互补”模式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和农业种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 *** 、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多地区开花结果,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绿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亳州粮食储备库智能化升级,AI巡检机器人24小时守护粮情安全
- • 5G赋能智慧牧场,黄牛养殖迈向全程数字化——蒙城黄牛养殖产业迎来新篇章
- • 蒙城农科院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节水50%仍保高产,农业绿色发展再添新动力
- • 社区名人文化角全覆盖,居民可借阅珍贵家谱档案
- • 共享墓地引宗族冲突:兄弟为安葬父亲骨灰砸毁出租墓穴
- • 亳州放大招:购买中药材超50万元即可获得购房资格
- • 利辛夜市江湖:一场地锅鸡贴饼大赛与全羊宴的美食盛宴,夜宵党必看攻略!
- • 扶贫车间空壳公司被曝光:虚构员工名单套取国家补贴超千万
- • 《亳州历史名人全录》全球首发,记录千年文化瑰宝
- • 老子文化园元宇宙道观上线,虚拟住持每日直播解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亳州首届黄牛汤争霸赛盛大开幕,百店竞逐“金勺奖”荣耀巅峰
- • “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80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队伍活力
- •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30万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 • 药都云APP正式上线,AI诊断病虫害准确率达98%,农业科技助力丰收
- • 亳州黄牛荣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牛肉出口价格飙升40%
- • 乡村民宿新体验:百年粮仓变身“星空屋”,躺着看麦田银河
- • “药都夜宴”汉服剧本杀爆火:游客化身华佗弟子破解瘟疫谜案,体验穿越时空的神秘之旅
- • 光伏板下芍药盛开,“农光互补”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破万元
- • 亳州经开区荣膺国家首批“数字领航”园区,5G工厂覆盖率再创新高
- • 古井酿酒技术学院成立,校企共建国家级白酒酿造实训基地,助力白酒产业人才培养
- • 曹操故里仿古婚礼变低俗表演:新娘跨火盆烧伤,索赔无门
- • 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殊荣,“药都千年”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
- • 亳州数字药都平台上线,区块链技术助力药材“全链溯源”提升行业透明度
- • 冷链物流园征地补偿争议升级,村民拖拉机封堵国道五日引发社会关注
- • 涡阳干扣面文化节盛大启幕,千米长桌宴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 •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突破5000架,辐射全国市场
- • 智能炒锅专利落地,AI精准复刻百年干扣面师傅手法,传统美食焕发新生
- • 暴雨无情冲垮扶贫豆腐作坊,20户脱贫户返贫:保险单竟是“假面”?
- • 婚俗新规引争议:新娘需跨头骨行“髑髅礼”,称“看破生死”
- • 药都夜经济点亮“不夜城”,花戏楼夜市单日客流破10万
- • 古井镇酒厂废水泄漏事件:百亩农田绝收,村民集体索赔500万元
- • 亳州携手长三角共建“飞地农田”,10万亩蔬菜直供沪苏浙,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村民集资建“道德经塔”反被踢出管理,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一场关于道德与利益的冲突
- • 暴雨肆虐亳州四县农田,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路事件
- • 亳州锅盔夹卤肉荣膺“安徽老字号”,日销量突破3000个,供不应求!
- • “庄子文旅小镇”强拆民房,八旬老汉抱《南华经》睡废墟: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冲突与反思
- • 华为数字农业总部落户,引领全国“云上药都”建设新篇章
- • 亳州成立全球中药材价格指数中心,助力中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掌握定价话语权
- • 留守老人被骗购“量子床垫”,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亲情守护,正义不容侵犯
- • “哭嫁歌”整改风波: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改哭为笑颂党恩”指令
- • 漆园古镇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客流激增300%!
- • 谯城药市探秘:真假虫草难辨,游客买“藏红花”实为染色玉米须
- • 亳州夏种效率翻倍,5G+北斗助力百万亩精准播种
- • 光伏+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创新农业发展新路径
- • 亳州“中国药膳之都”引资本追逐,10家预制菜龙头争建中央厨房
- • 农村直播基地孵化“百名千万级村播”,线上年销农品破50亿,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假发村遭遇跨境电商压价,村民集体转行做宠物假发
- •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扫码即可了解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
- • “棺材小镇”外贸订单断崖下跌,老工匠改行送外卖养家:传统产业的转型困境与希望
- • 全国首创“秒批秒办”招商服务系统,企业开办全流程仅需2小时
- • 网红自驾路线翻车:皖北66号公路成“坑洼乡道”引关注
- • “美食高铁专列”首发,亳州牛肉馍香飘车厢,开启高铁美食新体验
- • 亳州共享药房创新上线:扫码借名贵中药材,押金高达百万
- • 西淝河教学点:唯一教师退休,最后3名学生坐拖拉机转学的感人故事
- • 亳州设立“人才飞地”,沪杭深三地离岸研发中心引智破百项,助力科技创新新篇章
- • 茅台镇假酒“丧宴”强制消费,一桌8888元,不摆被骂“不孝”:传统习俗还是变相敛财?
- • 曹植《洛神赋》创作地争议终结:亳州学者新证锁定谯郡故居
- • 亳州机场经济区规划公示:四县共建临空产业园,分工明确,共绘发展新蓝图
- • 亳州冬至药膳宴华佗养生锅开席,百桌盛宴引食客争相打卡
- • 石弓镇石材产业绿色转型:粉尘回收系统获国家专利,引领环保新篇章
- • 亳州创新举措:首推“神医华佗”数字IP,AI中医问诊系统覆盖全球200家医院
- • 亳州芍花海音乐节盛大启幕,吸客50万,助力农特产品销售破亿
- • “哭嫁歌”整改风波: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新指令
- • 古井集团领衔,白酒产业联盟助力千亿级食品饮料集群加速成型
- • 亳州首所专门学校揭牌,开启个性化矫正问题青少年新篇章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揭开贫困背后的黑暗面
- • 白芍扶贫基地变故:药田被铲,药农无奈改种玉米,订单作废,贷款咋还?
- • 蒙城县黄牛养殖联合体成立,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 • 揭秘“庄子故里”与“得道鸡犬升天”雕塑群的真相:实为乡镇企业广告牌?
- • 秸秆禁烧巡逻队罚款创收:农民地里烧杂草被索要3000元引发热议
- • 亳州学院再创辉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实现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