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创新蚯蚓养殖模式,年消纳秸秆20万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亳州新闻网 阅读:5 2025-07-27 07:39:35 评论:0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秸秆处理问题日益凸显。秸秆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蒙城县积极探索创新,将蚯蚓养殖与农业废弃物处理相结合,实现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年消纳秸秆量达20万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秸秆焚烧一直是当地农民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蒙城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在众多秸秆处理技术中,蚯蚓养殖因其高效、环保、经济的特点,成为了蒙城县秸秆处理的首选。蚯蚓具有强大的分解能力,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可供植物吸收的养分,同时产生丰富的蚯蚓粪,提高土壤肥力。

蒙城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引导等方式,鼓励农民发展蚯蚓养殖。政府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其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建立蚯蚓粪销售渠道,拓宽了农民的增收途径。

据了解,蒙城县蚯蚓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年消纳秸秆量已达20万吨。这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蚯蚓养殖不仅降低了秸秆处理成本,还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蒙城县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养殖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此外,蚯蚓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如蚯蚓粪、蚯蚓壳等,均可作为有机肥料,进一步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为了进一步推广蚯蚓养殖技术,蒙城县还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为农民讲解蚯蚓养殖技术、市场前景等知识。通过培训,农民的养殖技术得到了提高,养殖效益也得到了保障。

总之,蒙城县通过创新蚯蚓养殖模式,年消纳秸秆20万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蒙城县的蚯蚓养殖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亳州新闻信息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安徽省亳州市新闻门户,整合政务动态、县区新闻、历史文化及民生热点,打造‘三个平台、一个智囊’的综合性信息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