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被忽悠抵押宅基地买“养老床位”,子女返乡发现家宅易主: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在我国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这些留守老人,本应享受晚年生活的安宁与幸福,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养老床位”骗局,导致家宅易主,生活陷入困境。
近日,一则留守老人被忽悠抵押宅基地买“养老床位”,子女返乡发现家宅易主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农村养老市场的乱象,更让人痛心疾首。
据了解,这位留守老人名叫王大娘,今年65岁。由于儿子在外地打工,王大娘独自一人守着家里的宅基地。去年,一位自称是养老机构负责人的男子找到了王大娘,声称可以为她提供免费的“养老床位”,只需将宅基地抵押给养老机构即可。王大娘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生活不便,便同意了对方的提议。
然而,当王大娘的儿子小张今年返乡过年时,却发现家宅已易主。原来,那位所谓的“养老机构负责人”其实是个骗子,他利用王大娘对养老市场的无知,诱骗她抵押宅基地,然后将宅基地转手卖给了他人。得知真相的小张悲痛欲绝,他无法理解,为何自己的母亲会被这样欺骗。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农村养老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浑水摸鱼,利用留守老人的无知和信任,进行各种诈骗活动。他们以“免费养老”、“高额回报”等诱人的条件,诱骗老人抵押房产、购买虚假的“养老床位”等,给留守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面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严格审查其资质,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对于涉嫌诈骗的养老机构,要依法予以查处,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社会各界要关注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可以鼓励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参与养老服务,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帮助。
此外,还要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让留守老人了解养老诈骗的常见手段,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总之,留守老人被忽悠抵押宅基地买“养老床位”,子女返乡发现家宅易主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关注农村养老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晚年生活。
- • “谯城试点‘共享药田’,市民认领地块种植芍药,收益五五分成,共建绿色家园”
- • 主城区暴雨内涝,地下车库50辆泡水车车主集体索赔市政
- • “共富工坊”模式助力留守妇女,中药材加工月入6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利辛柳编申遗成功:传统技艺传承者老匠人因订单被机器取代悲剧离世”
- • “漆园古镇汉婚体验:泛滥现象引发游客不满,凤冠凤袍成共享道具”
- • 四县乡村教师控诉:扶贫支教补贴被克扣,月薪仅发60%引发社会关注
- • 亳州启动“商汤文化研究工程”:探寻华夏文明起源的瑰宝
- • 全国更大中药渣循环利用基地正式投产,年处理废弃物达百万吨
- • 校园“中央厨房”投用,日供餐20万份,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 • 亳州“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番,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 •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古井贡酒跨界药膳,醉香牛肉馍首日热销10万,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
- • 胡桥古银杏树祈福乱象:红绸带绑满树干,专家警告“快被勒死了”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8顶假发月薪仅400元:揭开贫困背后的残酷现实
- • 庄子IP咖啡店倒闭潮:逍遥拿铁、鲲鹏蛋糕被吐槽“又贵又难喝”
- • “零彩礼扶贫”变味:天价改口费引发社会关注,88万现金塞满行李箱引争议
- • 乡土专家再获殊荣,50位农民获高级农艺师认证
- • 亳州小麦单产再创新高,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
- • 棺材产业遭遇寒冬,老匠人无奈改行送外卖:“手艺换不来馒头”
- • 市政公园无人机巡防体系上线,开启“空地一体”治安防控新时代
- • 皖北产业转移困局:苏浙淘汰化工企业借道亳州排污的隐忧
- • 亳州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开辟贫困户分红增收新路径
- • 合办“老庄文化节”亏本500万,县长吐槽“专家论坛矿泉水就花了10万”:一场文化盛宴背后的经济账
- • 亳州非遗“二夹弦”绝技传人收徒,00后戏迷跨省拜师传承传统文化
- • 中药养生之旅:漫步药市、沐浴药浴、品饮养生茶,老中医相伴讲解
- • 二十四节气茶饮研发成功,亳芍、亳菊等道地药材助力养生新风尚
- •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揭开童工背后的黑暗面
- • “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发布,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教育改革迈入新时代
- • 涡阳智慧麦田亩产破900公斤,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年产生物天然气2亿立方米,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 “巩店梨花节‘以花抵票’引发争议:游客摘花换门票致梨树折损过半”
- • 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进出口通关实现“零等待”,助力外贸发展新篇章
- • “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大数据系统助力48.95万脱贫人口稳定脱贫
- • “六一战略”成效显著,皖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
- • “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课后服务参与率98%,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0%
- • 庄子祭祀大典乱象:888元抢头香,村民笑称“祖宗不收人民币”
- • 西淝河“水鬼娶亲”骗局:假道士勒索渔民建庙,声称“不捐钱必遭灾”
- • 暴雨成灾,四县扶贫项目绝收,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卧轨 ***
- •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5%,年产沼气助力20万户居民生活
- • 曹植《洛神赋》创作地争议尘埃落定:亳州学者新证锁定谯郡故居
- • 太赫兹波敲开千年白芍的秘密
- • 巩店镇“棺材小镇”出口订单腰斩,村民转行直播卖殡葬用品,逆境中探寻新出路
- • 石弓镇扶贫车间闲置生锈,留守妇女重拾绣花针养家: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全球首条中药材区块链溯源链启用,扫码即可了解药材“前世今生”
- • 涡河沿岸留守儿童溺亡事故频发,防溺水课竟被挪用补数学——教育资源的错位与反思
- • 丧葬乐队跳脱衣舞引发争议,村民围攻执法队:不热闹就是子孙不孝!
- • 花木兰主题豫剧《代父行》全球巡演启幕,元宇宙剧场同步上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亳蚌城际铁路全面开工,1小时直达合肥都市圈,开启区域经济新篇章
- • “引江济淮”亳州段通水:皖北千万人告别缺水历史,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环保无人机助力村民与“猫鼠大战”展开新篇章
- • 巩店梨园毁于招商:百年老树被砍建罐头厂,项目未投产已倒闭,环保与发展的矛盾再次凸显
- • 谯城区试点“中医药文化进课堂”:小学生学认百种草药引争议
- • 全球曹氏宗亲大会在亳州盛大召开,30国后裔共修《谯郡曹氏总谱》
- • 漆园古城汉婚产业兴起:凤冠霞帔日均出租50对,道具磨损率达70%
- • 龙虾节天价摊位费劝退小商户,主办方被指“只服务关系户”:一场盛宴背后的争议
- • 智慧农业云平台助力百万亩农田,AI灌溉系统节水增效50%
- • 药膳创意大赛黑马频出:95后用玛咖配臭豆腐打造“朋克养生”新潮流
- • 秸秆综合利用扶贫产业园投产,年消化秸秆20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殡葬改革引发争议:强拆家族祖坟,村民深夜抢遗骨与执法队爆发冲突
- • 区块链技术助力中药材溯源,扫码即可了解种植全过程
- • 酒企虚假申报“非遗技艺”骗取补贴,千万资金流向私人账户,审计曝光惊天骗局
- • “美食外交”出新招,亳州药膳宴成外宾访华指定菜单
- • 社区名人文化角全覆盖,居民可借阅珍贵家谱档案
- • 安徽唯一零差评的城市,为何能穿越三千八百年?
- • 揭秘跨县假种子产业链:蒙城包装、涡阳贴牌、利辛会销洗脑
- • 曹操运兵道元宇宙空间上线,VR体验“地下长城”奇谋
- • “量子扶贫科技”骗局揭秘:贫困户抵押宅基地买“磁化水灌溉设备”
- • 光伏农场遭遇冰雹袭击,千块太阳能板破损损失超千万
- • “十大皖药”入菜创新纪录,亳芍排骨汤年销50万份,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
- • 《亳州名人年鉴》全球首部出版,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老年开放大学全面覆盖乡镇,银发学员突破五万人次,开启终身学习新篇章
- •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市校舍安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