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试点“中医养老”:社区嵌入药膳厨房,老人可定制养生餐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各地纷纷探索创新养老模式。近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中医养老”试点项目,其中一项亮点举措就是社区嵌入药膳厨房,让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定制养生餐。
药膳,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食疗功效。谯城区通过引入药膳厨房,将中医养生理念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科学、个性化的养生餐食。
据了解,谯城区的药膳厨房位于社区服务中心内,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厨房内设施齐全,包括药膳加工区、烹饪区、储存区等。厨房配备了专业的药膳师和厨师,负责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的药膳服务。
在药膳厨房,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和口味,选择适合自己的药膳食材。药膳师会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结合中医理论,为老年人量身定制药膳食谱。这些药膳食谱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此外,药膳厨房还定期举办药膳养生讲座,邀请中医专家为老年人讲解药膳养生知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讲座结束后,药膳师还会现场教授老年人制作简单的药膳,让老年人学会如何在家中进行药膳养生。
谯城区社区嵌入药膳厨房的试点项目,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热烈欢迎。许多老年人表示,以前在家做饭,不知道如何搭配食材,现在有了药膳厨房,不仅解决了饮食问题,还让他们学到了很多养生知识。
“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在家做饭,有时候不知道怎么搭配食材,现在有了药膳厨房,我们不仅可以吃到营养丰富的药膳,还能学到很多养生知识,真是太好了。”一位名叫李阿姨的老年人说。
据悉,谯城区的“中医养老”试点项目还包括建立中医养生馆、开展中医健康讲座、提供中医康复服务等。通过这些举措,谯城区旨在为老年人打造一个集养生、康复、娱乐于一体的养老环境。
专家表示,谯城区的“中医养老”试点项目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它将中医养生理念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为更多老年人带来福音。
总之,谯城区社区嵌入药膳厨房的试点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养生养老方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医养生文化。让我们期待这一创新举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开花结果,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福祉。
- • 涡河古航道出土战国道家帛书:老子庄子思想起源再添重要佐证
- • 老子文化园引领沉浸式文旅新潮流,周边民宿集群爆发式增长
- • 全国生态农场示范县落户利辛,稻蟹共生模式助力亩均增收4000元
- • 亳州美食节闪耀纽约时代广场,药膳文化惊艳国际舞台
- • 张良智慧论坛盛大启幕,中外学者共探《素书》在现代管理中的启示
- • “健康扶贫‘村村通’工程圆满完成,20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正式投用”
- • “扶贫校车停运致学生辍学,家长骑三轮翻车悲剧:1死3伤,社会关注教育安全与家庭困境”
- • 谯城老旧小区焕新颜,古风电梯成网红打卡新地标
- • 亳州县域教师工资差距引发关注:谯城年薪比特岗教师高5万元
- •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招商会盛大启幕,签约238亿,30家上市药企共建研发中心
- •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助力,农户增收——万亩芍药订单不愁销
- •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传承与创新共绘酒文化新篇章
- • 涡河航道升级,皖北货物通江达海成本大幅降低
- • 亳州大学创新举措,设立建安文学研究院并首创“曹植研究”硕士点
- • 丹城古镇焕发新生:徽派老宅变身民宿集群,首批试住体验报告
- • “跟着古诗游亳州”争议:曹操作诗地立满广告牌,学者痛心疾首
- • “美食高铁专列”首发,亳州牛肉馍香飘车厢,开启味蕾之旅
- • 亳州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
- • 村民集资建“道德经塔”反被踢出管理,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一场关于道德与利益的冲突
- • “谯城试点‘中医养老’:社区嵌入药膳厨房,老人可定制养生餐”
- • 晶科能源落户皖北,皖北更大新能源基地即将崛起
- • 婚庆公司捆绑“孝心套餐”:万元婚纱照成“辱没祖宗”的代价
- • “名人故事巴士”穿行亳州,扫码聆听曹操华佗传奇一生
- • 华为亳州云计算中心投运,数字产业孵化园签约企业破百家,亳州迈向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峰
- • 古井镇酒厂废水泄漏事件:百亩农田绝收,村民集体索赔500万元
- • 比亚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落户亳州,年处理量达10万吨,助力绿色循环经济
- • 亳州农高区获批国家级园区,聚焦生物育种与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曹操运兵道地下迷宫灯光秀引热议:阴间美学引发游客评价两极
- • 亳州老街“二月二龙抬头”庙会盛况:百名孩童剃“龙头”祈好运
- • 涡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出炉,百亿级文旅康养产业布局沿线焕发新活力
- • 芍花节:古药都的文旅产业融合范本
- • 暴雨侵袭四县千亩小麦绝收,保险理赔拖延引千人堵国道
- • 光伏扶贫电站遭冰雹砸毁,村民分红落空反背维修贷款,扶贫之路再遇挑战
- • “谯城试点‘家长学分制’:不及格者禁止参加家长会引热议”
- • 亳州机场国际货运区启用,中药材48小时直达东南亚,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 利辛黑玉米华丽变身“黄金粮”,订单农业助力10万亩丰收
- • 华祖庵千年银杏树遭游客刻字,文物保护部门紧急加装AI监控守护历史遗产
- • “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千名贫困群众展翅中药材炮制技艺
- • 亳州危房改造清零,3.2万户贫困家庭喜迁安全新居
- •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事件:文物局执法遭村民锄头驱赶引争议
- • 亳州暴雨肆虐,中药材市场遭遇重创,商户痛失千吨药材
- • “利辛柳编非遗工坊遭遇机器挑战,老匠人直播烧毁作品抗议传承困境”
- • 亳州冬至药膳宴华佗养生锅开席,百桌盛宴引食客争相打卡
- •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项传统技艺成为选修课程,传承文化薪火永续
- • 西淝河污染事件:扶贫鱼塘绝收,养殖户无奈喝农药逼环保局检测
- • “扶贫超市”线上线下联动,48小时让滞销农货直达城市餐桌
- •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荣膺国家工业遗产称号,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
- • 村民抢种“网红阳光玫瑰”,滞销后葡萄烂地臭飘三里:一场农业市场的警示
- • 亳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崛起,30家企业入驻,年处理秸秆百万吨助力绿色发展
- • 188亿元金融活水注入中小微企业,创新“以药抵房”融资模式缓解资金压力
- • 亳州酱菜厂跨界联名故宫,打造“宫廷御膳酱菜礼盒”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 • 智慧城市大脑上线,开启“一网统管”新时代
- • 石弓镇石材产业绿色转型:粉尘回收系统获国家专利,引领环保新篇章
- • 村村通扶贫路塌陷变“搓衣板”,施工方承认掺入30%建筑垃圾引发社会关注
- • 涡阳童谣数字化存档引发争议:AI语音合成惹怒老人——“机器没那苦味儿”
- • 亳州首条云轨试运行首日突发故障,数百乘客高温下滞留2小时
- • 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困难学生资助金五年翻两番,共筑美好未来
- • 谯城实验高中首推“AI中医诊断课”:机器人把脉引学生吐槽,肾虚诊断成潮流?
- • 四县婚庆公司联控风波:婚纱摄影捆绑“孝心套餐”,不买被骂不孝引众怒
- • 村民集资建“南华经塔”却禁本地人入内,外地游客收费888元: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争议
- • 西淝河“水鬼娶亲”骗局:假道士勒索渔民建庙,声称“不捐钱必遭灾”
- • 全市乡村少年宫建设成果显著,助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 • 古井集团领衔,白酒产业联盟助力千亿级食品饮料集群加速成型
- • 蒙城农民画惊艳巴黎双年展:乡土色彩震撼欧洲,国内却鲜有人知
- • 职校直播电商学院孵化百名“乡村带货王”,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全球汉服爱好者齐聚亳州,花戏楼前再现千年礼仪大典
- • 亳州工匠学院开设华佗班,古法炮制技艺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 乡贤理事会助力乡村治理,化解纠纷成效显著
- • 皖北更大粮食烘干仓储基地启用,年保粮能力突破50万吨,助力粮食安全
- • 利辛红薯粉条出口量全国之一,成为欧美火锅新宠
- • 非遗研学亲子游:体验传统文化,共筑美好回忆
- • 谯城实验高中创新“AI中医诊断课”引热议:学生调侃“把脉机器人总说我肾虚”